这个思路是对的。
因为隐喻的确可以帮助影片节约解释的时间,可问题是,观众连剧情都没理顺,哪还有时间去注意隐喻?
第二幕结束,整个放映厅里鸦雀无声,大家都没看懂,但又害怕只是自己没看懂,所以不敢发出任何的质疑声。
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幕,也就是最终幕开始。
当第一幕用了42分钟,第二幕用了57分钟,于是,留给第三幕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或者说留给诗人翻盘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如果,他能在仅存的时间里,将故事给圆回来,也没问题。
但……
讲故事,真不是第五代导演的优点。
于是,整个第三幕开始的节奏就成了:
冲!冲!冲!
从99到105分钟,陈导真的是硬拉,把三条线硬扯在了一起。
主角们集中在这六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强联系:
昆仑获得盔甲,昆仑去找倾城,昆仑和倾城救光明,无欢审判光明杀王,昆仑说出真相,倾城和光明分手,昆仑和光明获罪。
6分钟,六个点。
在这六分钟里,故事节奏开始像脱缰的昆仑奔跑起来。
你以为在接下来的时间都如此吗?
不,剧情却在电影的105分嘎吱一声硬刹车,开始散步。
因为从105分从121分,剩下的所有时间都发生在一个场景,一场小型话剧,一个情节:
无欢对倾城解释自己畸恋原因。
是的,第三幕在前六分钟光速进行了六个情节,接下来的十五分钟就讲一个。
升华主题?
可在观众眼里,这就好比公交车师傅飙车花了六分钟连过六个站,勐地刹车,改让一头牛花了十五分钟拉你们到了终点站。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点影片的主体。
所以最终的结论是,这部电影是三男主。
第一幕的男主角应该是昆仑。
第二幕的男主角大概是光明。
第三幕的男主角好像是无欢。
当观众陷入纠结男主的怪圈时,这部电影就已经从地基塌了。
诗人亲手推开了国产魔幻电影的大门,结果还没到一部电影结束,他又掏出电焊,准备焊的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