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弘提起毛笔,在郑和的铭文文稿上写下两个字。
原先郑海划掉自己的名字,在旁边写了王景弘的名字。
王景弘学郑海,在‘景弘’两字上划了一道斜线,在顶上写了“贵通”两字。
郑海与郑和都是一脸茫然。
王景弘解释道:“禀正使、辅国公,属下的原名叫王贵通。这是父母给我起的,属下觉得,用这两字更显诚意。”
郑海与郑和相视而笑。
他们还以为王景弘发现哪里不妥呢,原来如此!
郑和看向郑海,询问郑海的意见。
郑海笑道:“没问题,用父母起的的原名更有诚意。”
永乐七年二月一日(1409年2月15日),郑和使团在锡兰山国佛寺布施,并立碑纪念。
后世称这块石碑为《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碑文正面刻有三种文字,右上角是汉字、左上角是泰米尔文,下面是波斯文。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右上角铭文,前两句为“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最后的落款为“峕(shí,通时)永乐七年岁次己丑二月甲戌朔日谨施”。
郑海的名字没有刻在石碑上,而是刻了王景弘的俗名。
与此同时,一名锡兰山国的大臣跑进王宫,对国王激动地喊道:“????,????!(泰米尔语)陛下,陛下!
“(泰米尔语)????,???????????????Zheng????????????????????????????!??????,????????????????????????????????????????????????????????????????。。。陛下,大明使团,郑和又来了!而且,他们给佛寺捐赠了,一大批金银财宝……”
国王亚烈苦奈儿一脸激动,直接从坐着的毛毯上跳了起来。
亚烈苦奈儿一脸兴奋,叽里呱啦地说着泰米尔语:“????????????????????他们现在在哪里?”
大臣回答:“???????????????????????????????????????他们应该还在寺庙里。”
亚烈苦奈儿双手啪地一声,大力拍手。
他的眉毛和胡须都翘上天了,大笑道:“???????????????????????????!?????,?????????????????????????!马上集合军队,今晚我们打仗!不,我们宰肥羊!”
夕阳西下,天色渐渐昏暗。
夜色慢慢爬上山腰,笼罩了佛寺。
一群裹着头、光着身子的锡兰山国士兵,手持弯刀与火把,慢慢靠近低矮的佛寺外墙。
亚烈苦奈儿乘坐轿撵来到佛寺外,向埋伏在佛寺四周的士兵发布命令。
嘭的一声,锡兰山国的士兵们撞开寺庙的大门,冲进佛寺中。
火把照亮了寺院,一众僧人在惶恐中被士兵们赶到院子中。
然而,寺院中只有锡兰山的僧人,没有任何一个大明的使者。
亚烈苦奈儿狠狠瞪向报信的大臣,拔出身上镶着宝石的弯刀,厉声道:“???????????????????????????????????Zheng??????你说的大明使者呢?郑和在哪?”
“????,?????????????????????????????????。陛下,他们应该回港口了。”
抢走了郑和捐赠的金银财宝,亚烈苦奈儿只为寺庙留下郑和捐赠的两千五百斤香油。
离开寺庙,亚烈苦奈儿率领锡兰山国的军队直扑码头。
上万把火把将港口照亮,犹如白昼。
然而,港口里只有一些渔船和商船,并没有大明使团的高大楼船。
“????,????????????????????????????????陛下,他们的船队刚离开不久……”
“????????????????????????!肥羊跑了!”亚烈苦奈儿痛心疾首,双手拍着胸膛,大声哀怨,“????!??????????????!该死的!真可恶!”
旁边的大臣安慰道:“????,?????????????????????????陛下,他们还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