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舱中,众将士齐看向郑海,等待郑海说出是什么条件。
副使王景弘扫了一眼众人,看向郑海,询问道:“郑副使,是什么条件?”
“就一个条件,那就是不使用大明使团的身份与兵器。”
听到郑海的话,船舱中大明的将领们都面露难色。
如果不使用大明的兵器,那他们不就是赤手空拳了吗?这还怎么和爪哇人打仗?
听到郑海的话,郑和、王景弘等太监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们知道,郑海和他们一样不同意鲁莽行事。
“辅国公,你这不是故意为难我们吗?不使用大明的兵器,那我们用什么和爪哇人打仗?”有一名将领出声询问。
盯着这名将领,郑海问道:“你是否读过《孙子兵法》?”
那将领有些困惑,不知道郑海这不答反问是什么意思。
不过,他还是点点头,回答道:“末将读过。”
“《孙子兵法》的第一篇,《始计篇》的第一句话,你能背出来么?”
郑海问的话,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众人都有些困惑,简直就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那名将领犹豫了一下,还是背了出来:“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既然你知道,兵者乃国家大事,那你们穿着大明官兵的衣服,拿着大明的兵器去报仇,你们是不是代表了大明与爪哇国开战?”
船舱中,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这自然就是大明与爪哇国开战。
明知故问嘛!
但众人都不敢回答。
他们都怀疑,这是郑海故意设的套子,等着他们穿。
扫视了船舱中的众人,郑海的眼睛最后落在那名上前回话的将领身上:“你说,是不是?”
那将领咬了咬牙,回答道:“禀辅国公,这自然是大明与爪哇国开战。”
郑海瞪了他一眼:“大明与爪哇国开战,陛下同意了吗?”
那将领愕然。
船舱中众人几乎全是一惊。
大明与爪哇国开战,皇帝同意吗?
这个问题仿佛一盆凉水,泼在众将士们身上,他们那汹涌的热血瞬间冷却了。
扫了众人一眼,郑海语重心长道:“就是我是国公,是副使,我也不能代替陛下做决定。”
看向郑和,郑海又道:“即便是正使大人很想替死去的那170名弟兄报仇,那也必须得到陛下的旨意。
“大家别忘了,这次我们是要去西洋,是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宣扬大明恩威。陛下可没有旨意,让我们攻打他国……”
郑海这么一说,众将士都点点头,逐渐冷静下来。
自古以来,皇帝最怕武将专权,私自调动军队。但凡调兵都需要兵符,更别说是主动提前战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