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地听着道衍的话,郑海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道衍似乎是在讲权谋,又似乎是在讲禅。
“朝堂也是如此,一步踏出,那便是万丈深渊。”
道衍扭头看向郑海:“高处不胜寒,知道急流勇退,也是一种智慧。”
郑海抱拳,恭维道:“师父教训的是!”
夕阳照在山间的宝塔上,犹如佛光笼罩,神秘而绚丽。
与道衍分别后,郑海独自返回城中的府邸,黑夜就慢慢降临了。
第二天,早朝,茹瑺被家人举报对朝廷有怨,被抓入京师。
朱棣给予茹瑺免罪,遣送他回家乡。
十月,左都御史陈瑛与刑部尚书郑赐弹劾长兴侯耿斌文。
陈瑛举报说,耿炳文的衣服、器皿上有龙凤的图饰,用红革呈做玉带,僭(jiàn)越礼制,是大逆不道。
耿炳文畏罪自杀,他的三个儿子被株连,斩杀。
几天后,陈瑛联合刑部尚书郑赐弹劾曹国公李景隆:“曹国公,在家中蓄养死士,包藏祸心,意图不轨,请陛下治曹国公的罪。”
“陛下,冤枉!”李景隆跪拜,解释道,“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这是有人要栽赃陷害臣,请陛下明察!”
朱棣点点头,说道:“曹国公请起,朕相信你!就算曹国公家中养了一些士兵,那也很正常。怎么能说成是蓄养死士,意图不轨呢?!”
“你们不要胡说,朕,相信曹国公。”
朱棣一拂袖子,大声道:“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
没过几天,陈瑛又与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六科给事中张信等人再次弹劾曹国公李景隆。
陈瑛道:“陛下,曹国公的弟弟李增枝侵吞田产,行贿官员,阴谋造反,证据确凿。臣怀疑曹国公参与此事,请陛下将曹国公拿下。”
“臣附议!”成国公朱能附和。
礼部尚书蹇义也附和道:“臣附议!”
“臣等附议!”朝中一众文武大臣纷纷附和。
满朝文武几乎都支持对李景隆问罪。
“陛下,臣并不知道臣的弟弟所为之事,臣有罪,请陛下开恩!”李景隆跪下求饶。
他知道,虽然他没有参与任何谋反之事,但他弟弟就难说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今,朝中文武大臣都要治他的罪,他就算有理也说不清。
更何况,他的弟弟李增枝已经被逮捕了,想要澄清几乎已经不可能了。
“辅国公,你觉得朕该怎么处置曹国公?”朱棣看向郑海。
郑海与成国公朱能一同跪拜。
此时,郑海抬起头,回答道:“陛下,曹国公家中有太祖所赐免死铁券。
“其弟李增枝虽有谋逆之嫌,或许并非曹国公授意。还请陛下网开一面,饶曹国公一命。”
曹国公李景隆金川门开门迎降,被朱棣大肆封赏,授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俸禄一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