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张了张嘴,没有说下去,诧异了好一会儿,这才又点点头:“也是,除了辅国公这样的人,还有谁配得上徐姨娘呢!”
朱高炽点点头,抬头看向门外:“都三年了,怎么还没回来……”
“报——”
一名太监匆匆跑进来,连忙跪地,激动道:“禀太子殿下,郑和……郑和,他们回来了!”
“真的?”太子朱高炽有些不敢置信。
“殿下,是真的!吏部、礼部、工部等几位大人已经前去迎接,特地命人来禀报殿下……”
“快!快!快!本太子也要去迎接他们!”
朱高炽一个激动就要起身,却挣扎着起不来。
太子妃张氏与旁边的太监连忙上前,搀扶太子起身。
……
几日后,一只信鸽飞入北京皇宫的一处鸽舍。
不久后,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匆匆赶往朱棣的书房。
在纪纲进入皇帝的书房之前,一位太监拿着一本密折,递给皇帝朱棣。
“郑和回来了,嗯,”朱棣顿了顿,又道,“郑海也回来了。”
袁忠彻陪侍在朱棣身旁,微微抬起脑袋瞥了一眼朱棣手上的奏折,再次低下头,没有搭话。
永乐八年(1410年),父亲袁珙去世,他回家奔丧,守孝三年。
前年,他才重新回朝,任尚宝司丞。
合起手中的奏折,朱棣看向袁忠彻:“静思,你与你父亲都是相术奇人,为何到他身上就不准了?”
静思,是袁忠彻的字。
虽然皇帝并不指名道姓,但袁忠彻知道,皇帝嘴里的“他”指的是郑海。
袁忠彻抱拳行礼:“禀陛下,先父相术神准,许是微臣学艺不精,这才悟不透先父留下的箴言。”
“因海而亡,向海而生,”朱棣轻声念叨着,“既因海而亡,又为何向海而生?”
袁忠彻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能默不作声。
因海而亡,向海而生。这两句,是他父亲袁珙给郑海算命时得出的箴言。
相士或算命先生算卦或给人算命,一般只给出箴言,不解释,通常借口是有违天和,怕泄露了天机,遭天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箴言应验前,袁忠彻是不可能解释的,这跟他父亲袁珙是一样的。
见袁忠彻不说话,朱棣又问:“他已四下西洋,不仅平安归来,还屡建奇功,这作何解?”
袁忠彻连忙跪下,急忙道:“禀陛下,天道有常,天道亦无常。微臣不知。”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走进来,向朱棣禀告说,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