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曹国公徐祖辉是李景隆少数可以攀得上关系的人,其他人都不屑于与他这个败军之将扯上关系。
盛庸在东昌打败朱棣,取得大捷,这无疑是当众打了李景隆一巴掌。与盛庸两相对比之下,李景隆就成了一个笑话。
“曹国公,知道今天陛下祭祀太庙要宣布的两件事情?”魏国公兼太子太傅徐祖辉盯着李景隆。
李景隆叹了一口气:“知道。”
“你既然知道,又何必要来呢?”
“我也想称病不来,”李景隆恨恨地瞪了一眼黄子澄的方向,咬着牙道:“可是,有些小人,在陛下面前嚼舌根……我若不来,更会给人留下话柄……唉!”
李景隆心中冒出一个词:成王败寇!
要不是,皇帝朱允炆仁厚,不追究他的战败之责,兴许他如今也成了一缕青烟了……
见到皇帝的轿撵出现在广场边,黄子澄对众人轻喊了一声:“陛下要到了,诸位臣僚请各就各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建文三年正月十七日,这一天,李景隆压力山大,而朱允炆却非常高兴。
站在太庙的祭台前,朱允炆手持三炷香,向朱元璋与朱标的牌位行礼。
“皇爷爷,父皇,朕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朕的大将军在东昌取得了大捷,四皇叔并非不可战胜……”
手中的三炷香冒出一缕缕青烟,淡淡的檀香味飘荡在空气中。清香入鼻,朱允炆一身清爽。
在香坛上插上三炷香,他静静地看着太庙中的画像。
青烟袅袅,仿佛是沟通天地的信使,传递胜利的喜讯。
他闭上眼睛,虔心地向上苍祷告,向祖先祷告,感谢上天庇佑,感谢他的祖父朱元璋与父亲朱标的庇佑,感谢神人赐下的凝命神宝……
东昌大捷是自北伐燕贼以来取得的第一场大胜,也将是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朱允炆相信,胜利的天平已经向他倾斜,他将很快打败朱棣,完成削藩的历史使命。
而同一时间,远在北平的对手燕王朱棣也在祈祷。
不过,朱棣不相信上天,他更相信自己的谋士和手下的将领。
与朱允炆的庆功大会不同,朱棣召开了一次战败总结大会……
【注】
《明史。本纪第四。恭闵帝》:“冬十月,召景隆还,赦不诛。”
《明史。本纪第四。恭闵帝》:“(建文)三年春正月……丁丑,享太庙,告东昌捷。复齐泰、黄子澄官。”
喜欢明朝第一航海家()明朝第一航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