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李景隆尚有十余万人,不如等我军主力抵达,再发动进攻。”
张玉骑在马上与燕王朱棣并行,向朱棣提出自己的看法。
丘福也附和道:“殿下,属下赞同张将军的看法。我军如此急行军,后军估计跟不上。殿下,我军不必急于对李景隆发动进攻。”
望着济南城下李景隆的大军,朱棣摇摇头,回复道:“不!我们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李九江。”
“假如我们暂缓进攻,李九江的阵型一旦稳定,我们这么少的人,很难打败他们。”
朱棣举起马鞭,指了指济南城:“如果李九江入城,或者与济南相互呼应,那就更不好对付了。我们必须速战速决,趁他们还未站稳脚跟,直接击溃他们。”
在德州再次被朱棣的燕军打败后,李景隆率领残兵逃往济南。
一路收拢残兵,在济南城外,李景隆竟聚拢了十余万兵马。
这些兵马,有的是李景隆直接带着逃到济南的,有些是被燕军打散后往济南撤退的。
听闻铁铉与盛庸在济南城,李景隆打算进济南接管城防,兴许还能和朱棣较量一番。
但济南城外聚集了大量的流民,堵住了入城的道路。
济南城戒严,铁铉与盛庸迟迟不打开城门,李景隆只能望城兴叹。
“大将军,不好了!朱棣又追上来了,怎么办?”参军刘璟向李景隆报告军情。
李景隆望着朱棣的大旗,有些慌张:“快!快列阵,后军变前军,挡住朱棣。他们人少,我们可以挡住他们。”
李景隆没想到,之前朱棣的燕军还在禹城北驻军,怎么这么快就追来。
李景隆不知道,为了击溃他,朱棣直接抛下大军主力,带领前锋连夜抄小道追过来的。
燕军主力未到,李景隆的判断没有错。
但李景隆的大军一败再败,士气低落,犹如惊弓之鸟。
见到燕军突然来袭,他们根本没有战斗的决心。
再加上,李景隆一开始是想进济南城,根本没有做好战斗准备。
仓促列阵,李景隆的后军根本挡不住朱棣亲自带领的燕军精锐骑兵。
李景隆的后军一触即溃,溃败像传染病一般迅速传遍李景隆的三军。
兵败如山倒,大势已去。
“撤!”李景隆再次下令撤退,这个字都快成为他的口头禅了。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与朱棣一对比,李景隆的差距一下子就显露出来了。
面对朱棣,常胜将军李景隆成了“李跑跑”,成了大明的“赵括”。
李景隆再次被朱棣打败,济南城下之战又是一场送人头的窝囊仗。
燕军大胜,斩首一万余,缴获战马一万七千多匹。
城墙之上,铁铉、盛庸与宋参军三人痛心疾首,连连咒骂。
“哎呀!这仗是怎么打的!”
“唉!若是让我指挥,我定然不会败得如此迅速,如此彻底!”
“我军明明人数占据优势,燕贼至多不过万余人,怎么就败了呢!”
铁铉、盛庸与宋参军连连哀叹,只有高巍一言不发,泪流不已。
“高大人,这就是你的大将军?”铁铉看向高巍,“还好我们没有打开城门,否则,现在济南城已经落入燕贼手里了!”
“铁大人、盛大人,你们是对的。在下,在下向两位大人赔罪!”
高巍泪流满面,说着就要跪在地上。
铁铉连忙上前,扶住高巍:“高大人,这不怪你!快起来,我们不是要怪罪大人,只是为了济南的百姓,我们实在不能打开城门……”
高巍依旧是泪流不止,重重地地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