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朱棣命郑和率领船队护送西洋各国使团回国。
但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夏天,郑和依旧在福建待命。
在此期间,郑和陪同信奉回回教的西洋诸国使者,前往福建泉州先贤墓拜谒并行香。
先贤墓埋葬的是唐朝武德年间来到大唐传教的回回教传道士。
据说,当时穆罕默德派四位弟子从海路前来大唐传教,其中有两位弟子在泉州传教。他们两人死后埋葬在泉州东门的荒山,当地人称“先贤墓”很灵验,因此这荒山被命名为“灵山”。
福建泉州灵山的先贤墓成了往来中国的阿拉伯商人心中的圣地与寄托。
出使大明的西洋诸国使者中有不少人信仰回回教要求前往先贤墓祭祀。
郑和本身就是回回人,信仰回回教。
所以,他率领使者们顺路去了泉州。
福建泉州卫镇抚蒲和日陪同郑和一同前往先贤墓祭祀,并立下《郑和行香碑》以示纪念。
碑文刻着五行字,文曰:
“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望灵圣庇佑。镇抚蒲和日记立”。
除了前往先贤墓行香祭拜,郑和还主持修缮泉州的天妃宫,参加长乐附近的雪峰寺佛事活动。
直到这一年的秋冬时节,东北季风来临时,郑和才率领船队从福建长乐启程。
“小海,你过来一下,”郑和叫郑海过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慧信大师,原先也在庆寿寺。这次,他随咱们一同下西洋。”
郑和身旁站着三人,其中两人郑海认识,分别是朱真和唐敬。他们俩都下过西洋,是老熟人。唯有郑和身旁的那个光头的和尚,郑海不认识。
那和尚一身袈裟,冲郑海双手合十,脸上带着弥勒佛一般慈祥的笑容:“贫僧见过辅国公。”
郑海也双手合十,回礼道:“见过慧信大师。”
慧信和尚依旧保持微笑,看向郑海:“贫僧首次随使团出使,还有劳辅国公多多关照。”
打量着慧信和,郑海心中有些疑惑,便问郑和:“三宝,这次怎么没见王景弘王正使?”
郑和解释道:“王景弘留在南京辅佐太子,因此,陛下命慧信大师跟随咱们一起下西洋。”
郑和这么一说,郑海就明白了。
慧信和尚是皇帝的人,是接替王景弘来监视郑海与郑和的。
“原来如此,”郑海向慧信和尚拱手行礼,“那今后郑海有什么做得不好的,还请慧信大师多多指点。”
“辅国公言重了,贫僧此行只为宣扬佛法,”慧信和尚依旧是一脸慈祥的弥勒佛笑脸,“倒是贫僧要叨唠辅国公了,贫僧已经跟正使郑大人说好了,这次下西洋,贫僧便跟辅国公分到一路。”
闻言,郑海心中咯噔一下:这和尚是专门来盯着我的,这下麻烦了。
来见郑和之前,郑海已经想好了,这次下西洋,他要带着朱允炆去找下落不明的狄云。可突然冒出这个一个慧信和尚,他要想个办法撇下这个和尚才行。
心里是这么想的,郑海却不表现在脸上,依旧微笑道:“这出海远洋可不比路上远行,还望大师多多保重身体。”
“贫僧多谢辅国公关心。”慧信和尚轻轻点头。
郑海没有再和慧信和尚交谈,等郑和忙完手里的事,他拉着郑和进入船舱中的密室。
除了王景弘没有随船队出使,这次南下,还有一个人没有同行,那就是通事马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