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大师每次上朝都换上官服,下朝后又换回和尚的道服。
近年来,朱棣要道衍大师发表意见与看法的次数越来越少,道衍大师主动发言的次数也变少了。
道衍大师对朝堂上的事少有过问,反而更加关心佛教的发展问题。
好友袁珙去世后,他似乎也觉得自己老了,慢慢淡出了朝政。
平时,除了给皇长孙朱瞻基讲讲学,道衍大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佛教事务与佛教学说的编修上。
不再像从前那般倚重道衍大师,朱棣更倚重自己培植起来的势力。
今年二月,都察院左都副御史陈瑛被问罪处死后,皇帝朱棣对锦衣卫指挥使纪纲越发重用。
对于纪纲这等人物,道衍大师既不像一些人敬而远之,也不像另一些人那样对纪纲另眼相待,更多的时候只是微微一笑,不咸不淡。
鸡鸣寺的和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道衍大师为官,上朝为官一天就当一天顾问。
陛下问,他便答;陛下不问,他便当什么都没看到、什么也没听见。
时间一天接着一天,很快就到了永乐九年的六月。
这一天,道衍大师正在房中阅读南宋朱熹的文稿,一名和尚跑进来禀告道:“师父,太子殿下来了,说有要事求见师父。”
放下书卷,道衍和尚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白眉微微下压,一双病虎三角眼微微眯了一下。
手握着念珠,轻轻拨了拨,他自言自语道:“到底是什么风,把太子爷给吹来了?”
进来通禀消息的和尚不敢搭话,静静等候着道衍大师的回复。
“你去回复太子:如果是有关解缙的事,那请太子殿下回去吧,贫僧已不问俗事。”
过了一会儿,回复太子的和尚再次返回,禀告道:“师父,太子殿下叹着气离开了。不过,离开前,太子殿下要徒儿转告师父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道衍大师微微抬头,有些好奇。
回话的和尚凑近道衍身旁,附耳轻语。
道衍大师微微皱眉,放下手中的书卷,缓缓起身,慢慢走到窗前,轻轻推开木窗。
一阵风迎面吹来,裹挟着空气的燥热,连同远处的蝉鸣一同送了进来。
望着天空,道衍喃喃自语道:“这夏天的风,是不是提前了?”
太子朱高炽乘坐马车,悻悻地离开了鸡鸣寺。
就在太子离开后,鸡鸣寺旁的尼姑庵迎来了一群宫女。
“小主,小主,好消息!”
丫鬟小兰一边喊,一边跑,像一朵飘逸的白云,飘进了徐妙锦的房间。
喜欢明朝第一航海家()明朝第一航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