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尼姑后知后觉,连忙行礼道:“辅国公,里面请,老尼这就命人去叫徐姑娘。”
郑海拱手还礼,微笑道:“尼姑庵既然有规定‘男子不得入内’,那本国公就不进去了。”
“寻常男子是不得入本寺,不过,国公可不是一般人,请国公到禅房品茗。”老尼姑满脸笑容,十分客气。
“算了,还是请师太去告知徐妙锦与小兰,我和小云在山间的亭子,等她们。”郑海拒绝了老尼姑的邀请。
老尼姑有些失望,命慧觉去通知徐妙锦。
走出尼姑庵,郑海叫上狄云,前往不远处的亭子。
七月的天空,湛蓝无比。
天上的白云像欢快的小马驹,无忧无虑。
明媚的阳光下,北京城笼罩在一片热情之中。
一个军营里,旌旗如画,长枪如林。
演兵场上,密密麻麻的,站满了身穿戎装的大明将士们。
永乐七年(1409年)七月三日,朱棣命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为左、右副将,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为左、右参将,领十万骑兵讨伐鞑靼大汗本雅失里。
出征誓师仪式结束后,朱棣召集丘福、王聪、火真、王忠与李远五名将军,部署相关的行动方案。
朱棣指着地图上的一座城池,对丘福道:“兵事需慎重。从开平以北,即使未见到敌军,你要如临大敌,时刻保持警觉。”
丘福爽快道:“陛下放心,末将定会小心行事。”
朱棣深知丘福敢冲敢打,但勇猛有余而谋略不足。
看着丘福,他再次嘱咐道:
“统兵之道,在于相机行事,进退有序,你不要固执己见,要多听听其他的人意见。”
说着,朱棣看了一眼,丘福身旁的四名将军。
武城侯王聪是燕军老将,从百户一直升到都指挥使,指挥作战经验丰富,而且为人沉稳,可以弥补丘福的谋略的缺憾;
同安侯火真,原名火里火真,是蒙古人,忠勇可靠,作战勇猛,是一员猛将;
靖安侯王忠擅长骑兵战术,以往作战多有战功,是对付鞑靼骑兵的好帮手;
安平侯李远,多奇谋妙计,在靖难战争中屡建奇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远曾代替郑海统领飞龙卫,奇袭沛县,烧毁南军粮船无数,又以六千骑兵打败三万南军,战功卓着。
李远深谙郑海的情报战与“特种作战”的精髓,在情报与奇袭作战方面可以为丘福提供有力的支持。
有这四名将领的辅佐,朱棣相信,丘福就算不能大胜,也不至于败北。
看向李远等四名将领,朱棣道:“你们四人要通力合作,共同辅佐淇国公,朕,期待你们凯旋而归。”
王聪、火真、王忠与李远四人齐声应和:“末将遵令!”
朱棣满意地点头,扫了众将一眼,又嘱咐道:“如果打一仗不能取胜,那也不必着急,等待时机,再打一仗就是。”
众将都抱拳称是。
战前做动员,召集众将出谋划策,这是朱棣的习惯,也是百战百胜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