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河从来就没有让人省心过,总是这样堵根本就不是办法,总有一天淤积的泥沙会抬高河床,当下游地势比上游还高的时候,就是黄河崩溃的时候。
这个问题赵祯自己知道,大臣们也知道,大家都在等待黄河大堤崩溃的一天,只是不知道那一天何时降临,以什么方式降临,这种等死的滋味简直让人发狂。
赵祯在看黄河,彭蠡先生带着云二和苏轼苏辙他们也在看河,云苏两家最不缺的就是战马,所以老人家坐着马车,三个少年人骑着马,后面还跟着七八位彪悍的家将。
这样的人群一看就是勋贵,宽阔的黄河大堤上往来的人群自然会避开,还以为这些贵人闲的发慌来看景致,此时黄河两岸的垂杨柳还没有吐绿,能看到什么呀?
每走百丈,就会有家将下到河边用罐子装满一罐子黄河水,云二和苏轼会做好标志,再小心的放到后面的牛车上,牛车上已经放了十几个这样的罐子,看样子他们在大堤上行走的时间已经不短了。
老年人到底精力有些不济,彭蠡先生不知不觉的睡了过去,醒来的时候发现马车已经停了下来,自己身上裹着厚厚的毛皮,这一觉也不知道睡了多长时间。
马车外面有少年人讨论的声音传来进来,声音很低,看样子是怕吵到自己。
“刚才把这些罐子都称量了一遍,最上游的一罐子水,比最下下游的那一罐子重了一两三钱,也就是说,一罐子泥水走了三十里地之后,泥沙就少了一两三钱,这一两三钱泥沙全部淤积在这段河床上了,如果我们再计算一下黄河的流量,就很容易得出每年有多少泥沙在淤积,也就能计算出什么时候黄河会彻底的溃堤。”
“话是没错,只要淤积的速度比人加高河堤的速度快,黄河铁定溃堤啊。”
“不光是这样,你还要计算河床拔高的速度,下游的河床越高,河水的流速就越慢,泥沙淤积的速度也就更快,这是一种变量反应,不能简单的用恒量计算,数值一定是递进的才行。”
“知道灾难发生的日子不算本事,能想出治理黄河的法子,才是真本事。”
“我大哥说过,其实最好的法子就是将给黄河改道,与其让黄河自己选择改道,不如我们先给他选好出路,这样能把损失降到最低,可是我总觉得这法子行不通,我们没可能过几年就给黄河修一条直达大海的河道。”
“大哥说大宋治理黄河的人其实都是傻瓜,和古时候大禹的父亲一样傻,光知道加高河堤,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法子,和自杀有什么区别?
其实治理黄河不是让黄河的河面变宽,而是要让他变窄,只有变窄之后,水流的速度才会加快,水流一旦变快,水流就会自动往下切削河床,湍急的河水会继续带着泥沙这样一来,河面就会越变越低,岂不是解决了河床不断加高的问题了吗?”
彭蠡先生见三位弟子讨论的很热烈,就从窗口探出脑袋笑道;“想的还是简单了,庆历八年,黄河在澶州商胡埽决口,便由此改道折向西北,经河南内黄之东、河北大名之西,经今滏阳河和南运河之间,沿着南宫之东,枣强、武邑之西,献县之东,至青县汇入御河,经界河入海。
你们只想着解决东京的麻烦,怎么就不想想大名府百姓的苦衷?治河从来都不是一个单一的事情,他几乎是整个帝国意志的体现。
那里该分流,那里该加高,甚至那里该放弃都需要很清晰地论证,而做出决断的皇帝恐怕也需要有极强的控制手腕 才行,否则民变就在眼前。”
苏轼笑道;“我是治河的,统御百姓另有其人,不相干,我只负责提建议,至于成不成,能不能做不关我事!”
彭蠡先生一戒尺敲在苏轼的头上道:“混账!”(未完待续。。)
ps: 第二章
第六十章云家的河
开衙之后,就有工部员外郎领着一群人来给云家重新修建三座院子,陆轻盈甚至已经设计好了模样,就等着工部来建造。
结果,云二强烈要求这事他来设计,把自己的图纸拿给嫂嫂看,表示修建成这个样子就可以了。
“不成!”陆轻盈看了一眼图纸就火冒三丈,如果是修屋子,怎么样都成,可是要在家里建一条河,这就太过份了,谁家的院子里有一条几字形的河流?更何况河流里面流的还是泥巴!
“小钺听话啊,修建这样的一条河是工部的事情,咱家里不修,南面的这三个院子呢,就是嫂嫂为你准备的,再过两年你就能定亲了,嫂嫂打算将这里弄成一个单独的院落,你将来成家的时候就在这里住,喜欢和大哥大嫂住一起呢,就这样,不喜欢的话你还可以重新开个门,只要在这里起一堵墙,你就有了自己的天地,多好啊,东京城想找这么好的地方很难。”
云二翻着眼睛道:“没必要,反正我将来是要娶腊肉的,住的地方不讲究,我们的黄河调查已经进入了试验阶段,在这里建造一条模拟河流远比盖房子重要。”
陆轻盈拿云二没办法,只好向自己看书装傻的丈夫求救:“夫君,小钺是孩子心性,您也不管管,将来云家的二爷娶亲都没个好宅子,看看人家怎么戳你的脊梁骨,人家到时候不说是二爷的主意,只会说您这个当大哥的太刻薄。”
云大无可奈何的拿开挡在眼前的书本笑着对云二道:“你大嫂说的没错。大哥,大嫂的任务就是照顾好你,你喜欢修建模型,那就去庄子上修建,那里地方大,你想怎么修就怎么修,家里还是算了吧!弄一条丑陋的河出来,确实不像话,也不经济。”
云二摇头道:“大哥你有所不知,我之所以想把这座模型建造在家里。就是想展现给所有人看。尤其是朝堂上的官员,不是每一个人都对这条黄河有足够的警惕性,必须客观,现实的将黄河可能发生的险情放在他们的面前。只有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
放在庄子上是好一些。可是不方便。彭蠡先生已经老了,经不起颠簸,而我还需要在这里建造很多的机关消息。庄子上不方便,我也不愿意离大哥大嫂远远地,因为我以后的主要精力一定会投入到这上面去的。”
云大听弟弟这么说,坐直了身子瞅着他道:“你找到你奋斗的目标了?就是这条河?”
云二点点头道:“是的,大哥,我想了很久,最早以前只想当一个米虫,躲在您的羽翼下混吃混喝一辈子,后来当了几天纨绔之后发现那是何其没劲的一件事,所以我就想找点事情来干,结果发现调教黄河是一件比较有挑战性的事情,所以就这样了。”
见弟弟说的陈恳,好像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云大就对陆轻盈道:“那就让他修,几座院子还算不了什么事,咱家左面的邻居马上就要倒霉了,你盯着一点把他家的宅子买过来就成。”
陆轻盈见丈夫已经做了决定,自然不会坚持,听丈夫说左面的邻居要倒霉,不由得好奇心大发,坐到云大身边道:“忠武军节度使高继勋怎么了?他家也是将门,乃是我朝神将高怀德的后人,听说家里的几个孩子还算争气,怎么就会倒霉了?”
云大让云二坐在自己跟前道:“高家其实没犯错,倒霉就倒霉在他家的孩子太多了,高继勋他们这一辈人就有兄弟十一个,出名的就有继勋、继宣、继忠、继密、继和、继隆、继元这六位,不出名的还有五个,你想啊,十一个人专注繁衍子孙五十年,你说他们家的人口有多少?
曹家净出棒槌,石家净出傻蛋,潘家,王家正在改换门庭,准备向文士转遍,这样都是自保的方式。他们高家偏偏习武练兵不辍,家里的子侄就足够组成一支军队了,如果他们打算为大宋效忠,死掉十几个子侄还好,皇帝至少会感念他家一片忠诚,偏偏他们家只要遇到打仗就往后面缩,虽说有不敢出风头的因素在里面,但是保存实力的念头也太直白了,所以昨日里陛下让我和狄公重新拟定一份忠武军军官的名单,还问我们将忠武军安排在那里校阅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