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我本以为无盐无味,这烤鱼也就吃个香。但公子的手艺竟是精湛,鱼的表面虽焦黄,里面的鱼肉却仍然鲜嫩清甜,胜于我以往尝过的任何一顿。
“如何?”
公子问。
我吃得说不出话来,连连点头。
公子看着我,莞尔。火苗的光映在他的脸上,带着一层温暖。
少顷,他转回头去,将烤好的鱼放在一边,又将鱼篓里剩下的鱼串起,继续烤起来。
公子的鱼虽然好吃,但毕竟都是大鱼,我们吃了三条之后,已经觉得饱了。
我将剩下的鱼盛到食盒里,公子将灶里的火灭了,与我一道牵了马,离开小河边。
“从前公子与阿丁来,也是公子烧食么?”
我问。
“起初是阿丁,后来我觉得有趣,便自己来烧。”
公子道。
我了然,忽而觉得公子跟那些离了仆人便如废物一般的纨绔还是十分不一样。至少只要他愿意,还会学着做吃的,且做得十分不错。这么想着,我的思绪又飘起。想当年祖父带着我在外头游逛的时候,也时常要露宿,自己煮食。可惜无论他还是曹叔,做饭最多只能做到可下咽,讲究美味则远远算不上。以至于后来回了淮南,我吃到陶氏做的饭菜之后,便坚决地要祖父将她请来做厨娘。
我以为公子又是捕鱼又是烤鱼,大概也玩够了,要回老宅里去。可过了岔路口,我发现他又去往了另一个方向。
“公子要去何处?”
我问。
公子道:“再去寻些吃的。”
我讶然:“去何处寻?”
公子道:“去了你便知晓了。”
见他悠然的模样,我知道他定然不会先告诉我。有了方才之事,我也不乱猜,只跟着他前行。
沿着小道,走了不出三里,公子在一处屋舍前停下。
我望了望,只见那是一处农舍,用荆棘扎作篱笆和柴门,上面攀着瓜苗的藤。
当我们走到近前的时候,一条黄犬从院子里跑出来,对着我们大声狂吠。不久,屋中走出一位老妇,向黄犬喝了一声,黄犬随即安静下来,跑到别处去了。
“来者何人?”
老妇走出来,问道。
“朱阿媪,是我。”
公子上前,微笑道,“多年不见,朱阿媪可还记得?”
老妇走近前,眯着眼睛打量公子,片刻,似恍然想起。
“可是从前那总跟着阿丁来换酒食的儿郎?”
她问。
“正是。”
公子道,“朱阿媪好记性。”
老妇露出笑意,招呼公子和我入内。
“阿丁去了之后,我许久不曾见你,以为你再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