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文辙瑜想要再问,可是老板却拍拍他的头,“小子,这些事你还是不要再问的好。”
直到今日,文辙瑜还记得客栈老板眼中的那抹无奈。
当时,小小的文辙瑜已经知道什么是妖言惑众,但是他想不通为什么说书人会以妖言惑众的罪名下狱。
带着这个疑惑,他回家问了爷爷。可是他怎么也想不到,一向宠他的爷爷,就因为他这个问题对他动了家法,还勒令他不能再出去。
从此,文辙瑜知道了,前朝的事,在文家是个禁忌,谁也不能谈。
但年少的孩子本是叛逆的,越是秘密的事,他越是想知道。
后来,前朝的事了解多了,文辙瑜才知道说书人下狱的原因不是妖言惑众。
而是动摇民心……
这些年来,他偷偷的读过很多被称为禁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看到的是一派繁荣的京洲。
鳞次栉比的房屋,往来如潮的人群。
甚至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民风。
这些让文辙瑜疑惑了,为什么书中所说的京洲和他所生活的京洲大相径庭?
皇室为了建造宫殿,京洲中的平民男丁都被抓去当劳役,在七月的大太阳下挥汗如雨,却不时受到监视之人的无情鞭挞,日子很是凄惨。
因为战火的洗礼,京洲的大街满目疮痍,家家门扉紧闭。
官兵来去如盗,打着搜索前朝余孽的旗子,抢劫百姓的家财。
这和文章中截然相反的一切,让文辙瑜感到迷茫。
为什么会这样?
文辙瑜没有答案,其他人不敢告诉他答案。所以,只能他自己慢慢了解,慢慢深入。
他如饥似渴的扑在那些被朝廷称为异端的文人写的文章中,感受前朝繁荣盛世的景象,一个念头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成为一名商人,靠自己的力量让商业繁荣起来,这样才有足够的钱改善那些贫苦人民的生活!
小小的愿望或许可笑,但文辙瑜却从未动摇过。
被爷爷下禁令不能出去,他就偷偷的爬墙出去,退下公子哥的服装,扮成京洲一个平凡人家的小孩,和贩夫走卒混在一起,饥渴的听着他们走南闯北的故事。
故事虽小,聪明的文辙瑜总能从中找到精华,然后慢慢的充盈自己。
小小的文辙瑜就像一块海绵,极力吸收这一切可以吸收的知识。
然而,文辙瑜听到最多的却不是这些人的亲历的趣事,而是他们对战争的抱怨和惊恐。
这些惊恐的情绪,合着那站后破败的城墙,让战争这个词,在小小的文辙瑜心中烙上了印,终身难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