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苏叶心里头想着,没准不是人家嘴碎,是不小心说漏了嘴。
那些婶子的品性她还是知道的。
其实她们也有叮嘱,尽量不要说太具体的价格,尽量在自己手里头多留一点。
前些日子就有人抱怨,自己眼睛都快绣瞎的双面绣,好容易赚了几两银子,结果都得上交。
有个妇人做绣活儿上手特别快,双面绣也在学。
林苏叶家里每天都要来不少人,她懒得记人家夫家姓甚名谁,便喊她王婶。
原本她在家里并不受待见,因为只生了一个女儿,婆婆也常给脸色她看。
后来能做绣活儿赚钱,日子才好过起来。
哪知道辛辛苦苦赚的银子,结果全都要上交,女儿几年没有做新衣,衣服短了一大截,眼瞧着年岁渐长,再这么穿不像话,可婆婆宁愿把银子全都都拿去给孙子交束脩,愣是不愿意花一百多个铜板买些新布料给闺女做身衣裳。
王婶先前一声不吭,便是觉得自个儿不占理,毕竟她没有给夫家生个儿子。
大抵是她先前婆婆说什么都应下,也不敢还嘴,夫家都觉得她是个软绵性子,也没人在意她为家里付出了多少。
大概是多年积累的怨气,一时间全爆发了,王婶二话不说,直接和离,带着闺女离开夫家。
以前村里的妇人伏低做小,不敢忤逆婆婆,那还不是因为头上顶着一个“孝”字,一个妇人,离了婆家有没有田地房屋,这日子要怎么过?
总之,不管心里头怎么想,明面上是不敢忤逆婆婆的。
然而现在可不一样,她们可是没少往家里拿银子,这手上一有钱,就硬气起来了,敢给我找不痛快,把我辛辛苦苦赚的银子拿去补贴旁人,那不好意思,和离。
为了这事儿,村长可没少操心。
有时候来他们家饭馆,就忍不住叹气,隔三差五就要提一嘴。
一家三口心里门儿清,都知道村长这是来讨主意。
虽说他们解决这法子的办法有很多,但他们三人都保持一致,什么都不说。
古人虽然知识阅历受限,但明眼人谁不知道早些分家,或是银钱不上交就能解决这法子。
他们都不提,便是因为这法子会损害不少人的利益。
林苏叶一家教了村人绣花、做酱油、做豆腐乳,他们家在村里的地位很是牢固,往后若是有个什么,村里人肯定会冲过来帮忙。
要是真提建议,做了那“恶人”,往后旁人过来帮忙的时候,心里头那不得膈应?
若是再有那些心胸狭窄的,没准还得记恨他们家呢。
这事儿最好的解决法子,便是让他们矛盾爆发,自个儿解决。
不行就分家,分家还不能解决,那就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