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锦去看了看已经开机的摄像机,走到杨姐身边动手扶住她,“腰得挺着,抬腿的幅度不用太高,有气势有范就差不多,关键是稳住下盘。”
杨姐练武生非常辛苦,从唱腔到各种空翻动作,做的不比男性武生差。就是不够标准,有些动作看着比较绵,不如男性武生做出来的效果漂亮。
孟湘云说最辛苦的就是她,为了能空翻,经常摔得浑身青紫。现在倒是不会摔了,随便都能连续翻几个空翻,潇洒的不行。
“团长,你是看什么都能学会吗?”杨姐矫正好自己的姿势,脸上写满了好奇,“武生老师给我上课拢共也没几回,你好像次次都比我记得清楚。”
她也看了教学视频,还每次都出错。
“不是一看就会,我看了好长时间,老师说的要领基本背了下来。”元锦失笑,“你主要差在气势上,得有种木兰出场的架势。”
杨姐一听,登时挺直了脊背摆架势,“这样?老娘天下第一?”
元锦笑得直打跌,“对,就这个范。”
杨姐自己也忍不住笑。
元锦陪着她练了一会,坐回摄像机后,拿着笔记本电脑控制各个镜头的拍摄角度,等薛老师他们过来上课。
同意来茶楼演出的外地剧团,路费和住宿费她全部报销,因此这周会再上几种比较小众的地方戏。
观众接受了开盲盒听戏的方式,再小众的戏曲种类,也听得津津有味。
一些听着会觉得的刺耳的配乐,她会在开场前进行调试,尽量选适合的分贝。
3点整,薛老师带着武生老师过来上课。
元锦跟他聊了下剧团成员的学习进度,安静旁观。
今晚的戏,是秦腔剧团团长介绍的一种地方戏,安康弦子腔。明天晚上上台的戏曲种类是影子腔,元锦自己都没听过,估计大多数网友和自己一样,都不知道这种流传于民间的戏曲。
跟影子腔“同族”的皮影戏,知道的人就多一些。
近些年,国家□□门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推广逐步增多,一些具有浓厚地方特色戏曲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传承依旧艰难。
没有创新的地方小众戏曲,故事内容跟不上时代,想要宣传的思想也跟不上,逐渐没落。
邀请过来的剧团,元锦会根据该戏曲种类的特色,给他们写新的本子排练,让观众更好的接受。
目前看来效果还不错。
课上的差不多,元锦的手机有电话进来,来电显示是崔浩的名字。她看了眼轨道拍摄的画面,起身出去接通。
从市速滑队回来的路上,她联系崔浩问他想不想跳槽到自己的公司来,这会估计是考虑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