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分离出来的茶装进纸袋里,让丫鬟烤干碾碎击打,细细品尝。
因这团茶放了香料,香料的味道还挺重,遮掩了霉味,总之她没喝出什么霉味来。
叶雅茗让丫鬟去把叶鸿盛叫了过来,将她分离出来的茶给叶鸿盛看。
叶鸿盛一接触茶就跟变了个人似的,连气质都不一样了。看着那些分离出来的茶,他神情专注,那种研究学者的儒雅气质更加凸显了。
这时候大约五点多的样子,但在仲秋时节,天色已经暗下来了。
他让丫鬟点了两盏灯过来,把那些茶一点点地拨弄,发现茶叶果然一点儿霉点都没有,闻起来也没有任何异味。
等得泡了一泡来喝,发现茶的味道也不错后,他欣喜道:“这茶还可以处理一下,当成末茶来卖。”
叶雅茗点头:“是的,能减少一点损失也是好的。”
这时代的末茶就是茶粉,是制作茶团时因为不成形或别的原因导致失败,最后烤干碾碎装盒售卖的。价钱自然比团茶要低许多。
团茶可不是现代的茶饼,蒸一蒸再压成模,还能挽救一些,只是味道没原来的那么好。这种硬邦邦的东西实在是没办法再制,只能这样处理了。
“走,把这些茶带上,我们去找你祖父。”叶鸿盛站起来道,“早点告诉他这个好消息,也免得他晚上睡不着。”
今天叶家损失惨重。要是叶鸿昌那里出了意外,拿不回茶银,叶家就算不完蛋,明年的生意也大受影响。现在能挽回一点损失,对于叶崇明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父女俩便带着茶一起去了正院。
叶崇明讲究养生,每天吃过饭后便会在宅子里走走。今日家中出了大事,回来后又去打了叶鸿荣十几板子,回来后还跟叶老太太吵了一架,人正有些不舒服,打算去前院书房里歇着。
他在去前院的半道上遇见了叶鸿盛父女俩。
“走吧,去书房。”叶崇明实在不愿意看到叶老太太。
三人到了书房,叶鸿盛就把事情说了,又将茶叶拿给叶崇明看。
只要是二儿子认可的茶叶,叶崇明不用看不用尝就知道是好的。
他点头道:“行,那就照茗儿说的做。”他转向叶鸿盛,“明日你把这批茶送到茶厂去,让茶工们把它们都处理了。”
现在茶山已经进入了不采茶的季节,茶厂的茶工也都闲下来了。这会儿正好有空把这批茶处理了。
叶雅茗看叶崇明的紧皱的眉头并没有舒展多少,问道:“祖父,我们的茶坊和茶楼,现在是不是没多少好茶可卖了?”
叶鸿荣犯下的错误虽被弥补了,但叶家为此花了许多钱买绸缎来赔偿。那批茶如果没有发霉的那一团,可谓是质高价廉,叶鸿荣买进了不少的量。
那些买茶的茶客数量虽不多,但能买这茶的都是贪小便宜的,买得多的人都囤了几十上百箧,有可能是打着转手卖出去的打算。
也因此,叶家赔偿出去的银钱不是一笔小数目。介于做买卖的人不会在手里放着大量的闲钱,有钱一般都会买田地、铺面或茶园做投资,叶雅茗估计,叶家这次没准已把手头上的积蓄都花得差不多了。
如果叶鸿昌那里没能把茶银拿回来,那叶家的损失就更惨重了。
第二十章改变观念
现在家里要拿银子预订明年的春茶,那是很大一笔钱;另外,无论是茶厂、茶坊还是茶楼都得维持营业,掌柜、伙计每月得发月钱;叶府老老小小再加奴仆足有一百多人,每个月的生活开销和月例银子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总之,哪哪都要钱。
如果茶坊茶楼里还有许多好茶售卖,还能回笼一些资金,起码能支撑得了家里和茶厂各处的开支。否则,叶家就只能卖首饰、田产、铺面了。
叶崇明长叹一口气,满脸的愁绪:“可不是。茶坊里就只有夏茶和秋茶制的散茶、粗茶了。茶楼里的春茶、团茶也不多,勉强应付一些老茶客。”
他恨声道:“那孟呈炜,肯定是专门挑这个季节下手的。”
他做江南茶行行首这么多年,想把他拉下来的对手也不少。可那些人的手段都没有孟呈炜这么阴毒下作的。
“现在正值桂花盛开的季节,祖父您收些桂花吧,我试试看能不能用散茶做些桂花茶。”叶雅茗道。
“还有,菊花被古人称之为‘千叶玉玲珑’,是极好的饮品。我前段时间看书上说嘉兴桐乡的白菊花泡开后晶莹剔透,花香扑鼻,有养肝明目、健脾和胃的功效。不如您让我跟我爹去桐乡找一找看一看,没准能买到好的白菊。”
“桂花?菊花?”叶崇明听了新奇,一下子忘了愁绪。
想了想,他点点头:“团花里能放麝香、檀香等香料,自然也能放花香。这桂花跟茶合在一起,没准还真能做成新茶。”
说到这里,他又摇了摇头:“不行不行,咱们没有毛茶。用散茶来做,怎么做得成团茶?”
“不是团茶,仍是散茶。不过散茶里带着桂花的香气。”叶雅茗道。
“其实咱们惯常喝茶、喜欢喝茶的人都知道,团茶因为加了香料,茶叶的香气和味道已经被掩盖了。真喜欢茶叶的老茶客自己并不一定喜欢喝团茶,只是富贵人家追捧,才备上一点待客。而他们自己喝的,没准就是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