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人聊天中江瑶便将车子开到了津市,四个人先去市场买了新鲜的菜,买完以后放在了江瑶的车上,这才一块去了年货街。
就像陆行止以前说的,每到春节前几天津市尤为的热闹,有一条长长的几乎看不到尽头的年货街,街上的年货非常的齐全,也是津市特别有特色的一条街,每到这个时候,甚至连津市附近的市区的人都会开着车来这里热闹热闹。
&ldo;江瑶你要买对联啊?&rdo;林嫂子看江瑶在对联摊子前站着挑挑选选的有些惊愕,&ldo;你家陆连长没和你说部队里会有人写对联发吗?&rdo;
&ldo;每年过年要数陆连长家最热闹了,我们家的对联好几年都是陆连长写的了,陆连长的字特别有风骨,我去年多找陆连长要了一副寄回老家,我爸妈说来窜门的,每一个都夸对联上的字漂亮,有陆连长在,你没必要买对联。&rdo;杨嫂子笑呵呵的道,&ldo;今年我们家对联还得找你家陆连长写。&rdo;
&ldo;还有这回事?&rdo;江瑶摇摇头,&ldo;他还真没有和我提过。&rdo;
&ldo;陆连长低调,不爱和你显摆。&rdo;林嫂子扑哧的笑了出来。
第九百九十六章可能出任务了
&ldo;哪像我家老林那的德行,去年那谁找老林写对联,可把老林给得意的,说终于也有人欣赏他的字了,过年串门的时候,他还特地第一个上门去,结果人家门口贴着的还是你家陆连长写的对联,老林就厚着脸皮问他,他给写的那一副呢?那谁就说了,你写的太丑了,我再三思考,还是没勇气贴出去。&rdo;
林嫂子说完所有人都捂着嘴笑开了,江瑶听的心里也是喜滋滋的,陆行止的字好看她是一早就知道的,陆行止从小就练习书法,到了现在要是有时间还喜欢在书房里写写字。
江瑶记得,重生之前,她就对陆行止的字印象特别的深刻,那是陆行止给她留下唯一一个和糙汉子不相符合的特征,他写字的时候身上会敛去平日里的凌厉,低着头提着毛笔的样子,倒是有几分书香卷气。
摊主听着跟前这群顾客的话便知道她们是不会买对联了,他也聪明,连忙拿了灯笼出来递给江瑶,道:&ldo;你丈夫字好,对联你家不用买,你可以看看我家的灯笼,都是纯手工制作,咱们津市有一家制作灯笼的百年世家这个你们可听过?我家的灯笼就是从那家进货的。&rdo;
&ldo;听过!听过!&rdo;杨嫂子点点头,&ldo;大家都说那家是一个福泽的人家,新媳妇买他们家的灯笼挂上过了年,来年准能怀上胖娃娃!&rdo;
&ldo;难不成这是送子灯笼?&rdo;江瑶直接笑开了,没想到买个灯笼都能听到这么神奇的传说。
&ldo;是有不少人这么传,但是也不能把这灯笼说的这么神奇,那些买了灯笼就怀上胖娃娃的,那是他们自己福厚,我想说的是,这家灯笼的手艺就是拿到全国去也是数一数二的,你们看看这做工和手艺,看看这用料,你们整条街走下去,再找不到第二家这么好的,我能拿到货,那还是因为我闺女是他们家小儿媳妇。&rdo;摊主有些自豪的提着手里的灯笼一个劲儿的夸。
&ldo;我去年买的就是这种灯笼,挂一年了也没坏,虽然说是比别家贵了点,但是,也有贵的好处。&rdo;林嫂子转头和江瑶道,&ldo;这家灯笼可以买。&rdo;
说完林嫂子率先要了两对,一对准备送回娘家,一对放在部队的家里。
江瑶看其他的嫂子都买了,看灯笼质量和款式确实看好,也跟着要了一对,然后几人才继续逛下去。
在年货街上江瑶就和林嫂子她们逛了整整一个早上,想着还有很多东西都还没有买,中午是回不去部队吃午饭了,江瑶便给陆行止打了个电话。
只是拨出去以后陆行止的电话是关机的,江瑶一边让几个嫂子把早上买的东西都先堆车里,一边又试了一次。
&ldo;打不通吗?&rdo;林嫂子见状便说了一句,&ldo;昨儿老林说朱营长手里有个任务转交给的陆连长,陆连长今天会不会是出任务了?&ldo;
&ldo;还真是有这么一回事。&rdo;江瑶拍了拍脑袋,&ldo;那可能真是去出任务了。&rdo;
第九百九十七章遭报应
&ldo;你也别担心,老朱这次的任务没什么难度,要不是老家催的急,老林说老朱本来是打算任务结束以后再回去的。&rdo;林嫂子安慰了江瑶一句,然后和杨嫂子几人道,&ldo;咱们去找个地方吃午饭?&rdo;
&ldo;我知道有一家面馆的面特别好吃,刚开不久的,那家面馆的汤底特别地道,是老鸭汤。&rdo;杨嫂子点点头,然后引路带着大家走了过去。
还别说,大家才到路口就闻到了那家面馆的香味,到门口一看,好家伙,那真是顾客满盈,这个饭点的时候,还要等。
老板也是个会做生意的,在门外搭了个防风的棚,里面放着椅子供等着的顾客坐在那等,江瑶跟着林嫂子她们身后一进去就意外的看到的两个人。
是陈兰英和她的丈夫鲁韦华,陈兰英的怀里还抱着孩子,看到鲁韦华江瑶就下意识的去找另外一个女人,眼力一开,果然就在对面一家西餐厅靠窗的位子上看到了那个女人的身影,时隔不久那个女人肚子越发的明显了。
棚子不小,江瑶跟着林嫂子她们找了位置坐下以后也没有往陈兰英那里看去,只是注意力分了两分到那两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