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陶大勇也跑出来了,他还没睡下。
也是这晚,他才发现陶乌的不一样,这哪里是普通的长随,可这时的陶乌却给他带来了安全感。
拉拉儿子,小声问:“这陶乌真的是长随?”
乌一能听到,当听不见,元景笑笑:“爹,除了陶乌,咱们家还有人在暗中保护,爹,儿子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爹只要知道有他们在,咱家绝对安全就是了。”
说不清楚?是不知道怎么说吧,听到的乌一面无表情地腹诽道。
竟然还有人?陶大勇竟然不怕了,好奇地往四周张望,可黑乎乎的连个影子都看不到,当然他绝不怀疑儿子的话,这是儿子在外结识的朋友吧,这个朋友真好,竟将这样的高人借给儿子保护家人,陶大勇觉得改日应该好好谢谢儿子的朋友。
“爹你回去守着娘和元泽吧,外面有我。”
“好,你也小心,有事就叫爹。”陶大勇这回安心多了。
这一晚后来闹的动静越来越大,不仅有马蹄声,还有人在皇城外就交上手了,还有人声与火光,老人本来就觉浅,所以老太太还是醒了,这时小宋氏在陶大勇安抚下已经好了不少,进去跟老太太说了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将老太太吓得不轻。
好在一家人都在一起,没少经事的老太太到底是稳住了,她要吓坏倒下了,最怕的就是两个孙孙了,就是为了两个孙孙,她也得撑住了。
元景还将府里的下人叫了聚到一起,一直守到了后半夜,外面的动静才平息下来,老太太他们不觉得,元景却从风中嗅到血腥味,这一晚没少死人。
元景煮了安神茶,侍候他家人喝了睡下,安神茶很快发挥作用,包括陶大勇都睡去了,就元景一人依旧和乌一留在外面。
乌一看元景除了关心家人,从始至终都不见慌乱,跟他以往见识过的文人可一点不一样,好奇地问:“陶少爷不担心外面的情况吗?”
元景逗他:“难道你怀疑你家主子的能力?”
乌一黑线,他怎会怀疑主子的能力?可这跟陶元景有什么关系嘛。
元景噗哧一乐:“我相信王爷能处理好这一切的。”
当天边微熹,宫里敲起了丧钟声,元景和乌一互相看看,皇帝驾崩了,这说明大局已定了吧。
“乌一你出去看看吧,我留在府里布置一下。”
“好。”乌一很干脆地翻墙出去了,元景则将吩咐家里的下人,将不该出现的颜色都收起来。
老皇帝真的驾崩了,元景这时才想到,那些个皇子,现在活着的还有几个?因为他才想到,要将九皇子捧到皇位上镇北王当摄政王的话,那前面几个皇子也不能留下来了,否则为什么不扶持前面的皇子要扶最小的一个?
元景倒没觉得穆成安的手段过于狠辣,这是政治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这种,没什么对错的立场,只是,将来史书上会如何评价穆安成?虽然人死后一了百了,可元景依旧不忍心穆成安死后留下的只是骂名。
他唯一能帮穆成安的就是竭尽全能,在以后的数十年里将大夏建设得更好,为穆成安这个摄政王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太阳升起的时候,乌一回来了,也带来了外面的详细的情况,半夜,大皇子和二皇子三皇子全部动手了,皇宫里不说血流成河也差不多了,外面的打斗也正是三位皇子的人互相碰上了打了起来。
二皇子死了,三皇子残了,大皇子只受了些轻伤,但四五这两位成年皇子在毫无防备之下都死在这三位皇子手下,皆是一击毙命,老皇帝当场气得一命唿呜,连遗命都没来得及交待。
镇北王关键时分带人镇压了这场叛乱,并且一直处在深宫中几乎没了存在感的皇后,这时也站了出来主持后宫,她宣布将九皇子记在她名下成为嫡皇子,命镇北王统摄朝政,扶幼子登基,一直到幼子成年再还政于皇帝。
皇后非常强势,将以为机会来了一直闹腾的六七八三位皇子的母妃镇压了下去,有嫡皇子在,在她们的那些庶皇子什么事?
当镇北王满面红光不见一丝病态地带兵出场时,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被镇北王骗过去了,镇北王哪里是病弱?甚至这天夜里的混乱也不知有多少镇北王的身影,连他和皇后什么时候勾搭上的都毫不知情,这夜宫变之后,京城和皇宫又完全落在镇北王的把控之中,他们还能说什么?
最死不瞑目的,元景想就是老皇帝了,他防了镇北王多少年,最怕的就是镇北王的犯上作乱,可最后镇北王真的如他犯上作乱了,他却什么也做不了了,可以说,镇北王走到这一步就是被他逼的。
等陶家人都起床后,外面的秩序已经恢复了,除了依旧有士兵巡逻外,夜里混乱的痕迹一点都看不到了,只是出来活动的人并不多,原来摆摊贩的人家也不敢出来了,因为还搞不清外面的情况。
逐渐的,宫里的情况一点点传了出来,当然是穆成安想让老百姓知道的情况,比如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犯上作乱,诛杀其他皇子,老皇帝被他们活生生气死。
比如镇北王带兵镇压了叛乱,并谨尊皇后之命,扶持嫡皇子九皇子登基为帝。
老百姓听到这些反倒安心了不少,镇北王啊,那是大夏的大功臣,有他在,不管是京城还是边疆都不会乱了的,他们还能过上太平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