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茨听得很认真,等到他们回去的时候,他忍不住高兴的和腓特烈威廉一世分享自己的心得。
腓特烈威廉一世沉默的听着,眉头皱了皱,目光很快的在弘昼身上飞了一眼,而后没有说话。
弘昼觉得,这对父子也没有那么的吓人。但他怀着这样的念头住了一晚上,起身准备参加军队校阅的时候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弗莱茨像个小军人,走路英姿飒爽的,一晚上不见结果走的不太自然。弘昼看了两眼,“你怎么了?”
“训练。”
“是你的父王?”
“嗯。”
弗莱茨显得几分低落之色,但他抬眼看到弘昼平静的表情,眼眸却带着积分忧色,对于这个还陌生的殿下心生好感,“放心吧,没事的,我以前都是这样训练。”
“可是你还小,过度训练容易伤害身体,以后长高……好吧,你够高了。”
“哈哈哈哈哈哈。”
弗莱茨被逗笑了,但在瞬间又担心伤到弘昼解释,“身高不重要,你很厉害。弗朗西斯知道你来了,他一定很高兴。”
“谁?”
“弗朗西斯,你应该只知道他的笔名,叫伏尔泰。”
第118章大清和郡王
弗莱茨不想把注意力落在自己身上,说起这位笔友时更是满脸笑意。
弘昼见此顺水推舟问,“我听过一点,但不是那么熟悉。”
弗莱茨当仁不让的聊了起来,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也就是伏尔泰家世很普通。
作为法国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最年幼的孩子,父亲弗朗索瓦阿鲁埃是一位法律公证人,母亲玛莉玛格丽特杜马来自普瓦图省的一个贵族家庭。在巴黎耶稣会和路易大帝高中接受教育,伏尔泰便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后来更通晓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英语。父亲希望他能子承父业,但他偏爱文学。
“弗朗索瓦在法国驻荷兰大使当过秘书,还和一名法国女子堕入爱河。可惜两人私奔的计划被他的父亲发现,被迫回国。”
弗莱茨也有几分八卦天性,想到笔友的这份戛然而止的爱情,他虽然同情但事后讲起就带着几分旁观者的幸灾乐祸。
然后二十一岁的时候,弗朗索瓦因为写诗讽刺当时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流放到苏里。两年后,又因为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十一个月。在狱中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本,关于路易十五的摄政,菲利普二世的《俄狄浦斯王》。
也是这个作品,首次使用了‘伏尔泰’作为笔名,也是来自他在法国南部的故乡一座城堡的名字。
之后悲剧《俄狄浦斯王》在巴黎上演引起轰动,伏尔泰赢得‘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
弗朗索瓦还年轻,他的表现无疑是优秀的,但因为父亲希望他做一个法律人才,这也造就了家庭上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