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点厂得到宁凝肯定的答复后,正式开始和梅村商洽进购抹茶粉的事,梅村更是在刘专家的指导下,起草了制作抹茶粉的一整套操作指南,贴在村里的告示栏内,并且组织村民学习和实践。
在从周根生口中了解到他们合作的进程后,宁凝再次强调糕点厂和梅村的订购合同必须在梅村将抹茶粉送去食品质检局后,获得合格证书后才可以签订。
对此,周根生也很认同,毕竟他们生产的东西是面对普罗大众,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权威机构的证书才能让大家放心的购买。
同时县里也相继派去了很多技术力量,支援梅村的抹茶车间建设,就连梅村通往县城的路,也有施工队加班加点的施工。
一个原本很不起眼的梅村,短时间内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而梅村短时间内的变化,也成为河安县的一大亮点,不少人都说梅村要富了!
以前方圆几里,看不起梅村,觉得梅村穷的其他村民,眼下都开始打听梅村是走了什么狗屎运,竟然引起县里这么重视。
村口的大树下,坐着不少闲聊的人,有知情的大爷,找了个树桩坐下,伸手往地上磕了磕烟杆里的烟灰,意外的说道:
“你们不知道啊,俺还以为这事儿已经不是秘密了!”
其他人回头一看,这大爷的女儿早些年不就嫁到梅村去了么,当时还有人说他咋想的,把女儿嫁到那么穷的地方。
如今听他这么说,不少人都猫了过来,和他讨近乎,“大爷,究竟怎么回事儿?”
其他人也都好奇地盯着大爷想听听到底怎么回事儿。
大爷抽了两口烟,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你们晓得宁记不?”
大家对视一眼,有人笑了,“大爷,瞧你这话问的,我们就算没吃过宁记的点心,可也听过宁记啊。”
“可宁记和梅村有啥关系?我可是听说宁记的女老板是宁家庄的,宁家庄和梅村一东一西,可挨不着边。”
大爷吧唧了下嘴,有些不乐意了,“你们嘴咋这么能说呢,还听不听俺说了?”
“听听听,大爷您说,您说。”
见他们都一副乖乖听话的样子,大爷这才满意的继续开口。
“宁记的女老板看重了梅村的茶叶,要用来做点心,而且还是和糕点厂合作,县里的领导们非常重视这次的合作,这才又是修路,又是建厂,俺听俺女儿说,她们现在都在学习新手艺,每天穿工装,戴工帽,俺那天瞧见了,和城里国营单位工人们穿的蓝工装一样样儿的!”
说到最后,大爷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那身蓝色工装可是工人阶级的代表,农村人是想都不敢想,如果谁家里有城里上班的工人,即便是他们淘汰不穿的工装送回来,他们穿上也足够其他人羡慕了,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衣服,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而如今,他女儿穿上了,大爷腰杆挺的直直的,脸上也十分神气。
“茶叶还能做点心?那么苦,谁喜欢吃啊?”有人忍不住唱衰道。
而其他人从大爷的话里听出了不得了的信息。
“真的假的,就因为宁老板看重了梅村的茶叶,县里就这么重视,这说的也太玄了!”
“玄?还有更玄的,俺听俺闺女说用不用梅村生产的东西,全看宁老板点不点头,之前他们村长还亲自把东西送去给宁老板过目,县长和糕点厂厂长都得看宁老板的意思,她点头了,才算过关。”
大爷将自己那天听到的悉数讲给他们听,看到他们脸上也和他刚听到时,露出了吃惊的神情,大爷又神气的抽了口烟。
“我的亲娘啊,这宁老板竟然有这么大能耐。”
“谁说不是,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事,她可真有本事,让那么多人听她的。”
聊到这儿,大家都对宁记有了新的认识,对那位宁老板也是由衷的敬佩,关键她还是位女人,这一点让不少人都打心眼里觉得她真厉害。
此时树下一个大娘,注意到从村里走来一个熟悉的身影,她背着背篓朝外走,边走还边看路边的草地,看到有蒲公英后,她都会停下来仔细挖出来放进背篓里。
“勇子她娘,你挖这么多婆婆丁喝的完吗?”
那女人瞅地上瞅的正认真,没听到,树下的大娘又叫了好几声,她才听到。
“婶子,你刚刚和我说话吗?我只顾的看地上,没听到你说啥。”
“是呀,我说你咋挖这么多婆婆丁。”大娘抬了抬下巴,示意她身后背的背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