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为了避免文化冲突,此类也往往选择最简单的故事,只表达人类通用的普世价值观,因此也没有必要翻拍。
东亚三国由于文化相近,更是互相翻拍的重灾区。
比如《七月与安生》这部电影,在原时空就存在棒国版。
后世随着三国文化的交流加强,甚至一个剧本刚刚诞生,就会被立项拍成不同的版本,这就是所谓的一本多拍。
一本多拍的巅峰是一部叫做《奇怪的她》的电影。
这个剧本光是在亚洲拍出了中日韩越泰印尼六个版本,而且全部票房大卖。
韩国版观影人次突破865万,成为2014的票房亚军。
龙国版叫《重返20岁》,晚于韩国版一年上映,票房3。64亿。
越猴版甚至达到了本土电影影史第二的高度。
在亚洲大获成功后,又拍出了西语版和英语版。
《奇怪的她》剧本开发者是棒国的CJE&M公司,它也是首家创立全球化IP研发系统的电影公司。
和大投资拍特效大片不一样的是,特效大片属于一锤子买卖,赚就全球通杀,扑就可能血本无归。
多版本开发却是化整为零的玩法,它分散了风险,将失败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一旦一个版本成功,其他各版就可以借鉴经验,遍地开花。
而就算失败,也只是在一个市场的失败,可以及时止损。
“一本多拍”和传统的翻拍的区别在于,传统的翻拍我拍完就在这躺着了,如果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看上了,找我买版权,那我就赚点外快。
如果他不要脸,直接抄袭,由于跨过官司难打,很多时候甚至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一本多拍”则是主动出击,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认识各国的电影人,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团体。
而和各国之间的文化碰撞,又有可能激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从而推出更优秀的作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帆越想越觉得有搞头,由于文化的隔阂,他的“三千世界”大片计划能不能走出去还是未知数,但是“一本多拍”却可以另辟蹊径,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扩大华语文化的影响力。
现在,杨帆已经和米国和日子国这两个最大的市场有了联系,可以借助他们的发行渠道。
一旦“一本多拍”的计划在这两大市场取得成功,就很容易推行到其他的市场去。
在一些小的市场,他甚至可以直接扶持新的势力,比如他在越猴国扶持的Vinagame公司,已经占据了网络游戏9成的市场份额。
黎鸿明现在有钱了,难道他不想拓展自己的生意吗?这就是切入点啊!
随着网络的普及,世界正在变小,十年后,许多公司都在这件事,龙国制作的许多电影,比如《龙虾刑警》、《送你一朵小红花》都是“一本多拍”诞生出来的产物。
然而现在却还没有谁注意到这座金矿,好莱坞的精力都在疯狂烧钱堆特效上。
他们的特效大片正在全世界攻城略地,无往不利,根本意识不到这是一个入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