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收到贾似道的奏疏,展开一阅大怒。杨康一掌重重拍在书案之上,震得案上的笔墨纸砚都跳了起来。
“好大的胆子!江南土财主果然是财大气粗,公然阻挠新政,还对皇后大不敬!”
黄蓉在一旁,见杨康这般动怒,心中不禁有些担忧,却也保持着端庄的仪态。
黄蓉轻声问道:“陛下,究竟发生了何事?”
杨康将奏疏递给黄蓉,语气中满是愤怒:“蓉儿你看看,这钱,朱两家不但对新政不满,还对朕的爱妻出言不逊!”
黄蓉接过奏疏,细细看完,黛眉微蹙。黄蓉从来都不是一个大度之人,有仇不报不是黄蓉性格。
钱、朱两家也没有什么值得黄蓉原谅的人。黄蓉冷笑一声说道:“要不把他们押解到大都来,就是要杀了他们,也得听听人家诡辩,”
杨康将黄蓉搂在自己怀里,说道:“将他们押解到大都来,朕要看看是什么人,”
第二天早朝,大殿之上气氛凝重。
众臣行礼完毕后,御史韩钦忠站了出来,韩钦忠和杨亭和是同科。
只是杨亭和庶吉士散官后,外放为县令,如今已经升为府台大人了。韩钦忠还是一个小小七品御史言官。
韩钦忠手中捧着笏板,声音洪亮:“陛下,臣有本奏!”
杨康微微颔首,神色冷峻:“讲。”
韩忠向前一步,义愤填膺道:“陛下,近日江南常州之事,实在是令人发指!
钱、朱两家,目无法纪,公然抵制陛下推行的新政,此乃对朝廷权威的公然挑衅。
他们仗着家族在当地的势力,为所欲为,丝毫没有将陛下的圣意放在眼里。”
韩钦忠很是嫉妒杨亭和,御史言官看似威风凛凛,今日参这个,明日参那个。可是多数时候皇帝并不喜欢,没有人爱被挑刺。
唐太宗还砸了魏征的墓碑呢!韩钦忠也明白自己又没有魏征那种能力,还是现实一点,收了贾宝林的钱财后,就开始行动起来。
说罢,韩忠转头看向一旁,眼中闪过一丝不屑:“而常州知府杨亭和,身为朝廷命官,非但不协助推行新政,反而与这两家世家勾结,百般阻挠。
据贾似道贾大人奏疏所言,杨亭和在面对贾大人的合理要求时,态度傲慢,拒不配合,甚至大放厥词,全然不顾陛下的威严和新政的推行。”
韩钦忠的话语掷地有声,在大殿中回荡。不少大臣听闻,纷纷交头接耳,面露惊讶之色,这韩钦忠不顾同科之谊。
因为现在金国扩展的很快,总的来说位置很多,竞争还是不激烈,大家还是一团和气。
有的大臣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量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有的则面露不满,对杨亭和与钱、朱两家的行为表示愤慨。也有对韩钦忠的不满,大家都是出来做官的,要讲和光同尘。
这时,一位大臣站了出来,是礼部尚书乌林管赞谟。
“陛下,此事还需谨慎对待。杨亭和在各地任职多年,政绩斐然,向来对陛下忠心耿耿,此次之事,或许另有隐情。臣恳请陛下明察,莫要冤枉了忠良。”
韩钦忠一听,立刻反驳道:“大人,这贾似道贾大人乃陛下亲派的度田使,他的奏疏还能有假?
如今证据确凿,杨亭和与钱、朱两家的罪行昭然若揭,若不加以严惩,如何能服众?又如何能让新政顺利推行下去?”
双方各执一词,在大殿上争论不休。杨康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