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是在进行一个伟大的事业。它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政治资源、道义资源。其世界意义也必将转化为每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可以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第一,匹夫有利”。
大国崛起,必有“大志”:“志向”准备
中国人冲刺世界第一的另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准备,是“志向”准备。
大国崛起,必有“大志”,这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和规律。有“大志”,才能成为“大国”。凡是“大国崛起”的国家,都是具有“世界第一”理想和志向的国家,都是竞争过世界第一的国家。冲刺世界第一,这是世界大国的共同特征、共同性格。正是“要把自己的国家造就成为世界第一”的志向、追求、激情、信仰和信心,才成为一个民族兴旺、一个国家崛起的动力源泉。缺乏追求世界第一的雄心壮志的民族与国家,很难成为世界的优秀民族和优秀国家。世界上的优秀民族,都是敢于和善于争第一的民族,都是在竞争世界第一的比赛中有过出色成绩和不俗表现的民族。
葡萄牙在“大国崛起”的时候,只有100万人口,中国现在一个“大县”的人口都要比它多。今天的葡萄牙依然是一个欧洲小国,国土面积九万两千多平方公里,人口刚过1000万。但是环顾当今世界,除了大洋洲之外,地球上的各个大陆都有以葡萄牙语为第一语言或者第二语言的国家或者地区。葡萄牙帝国曾经像巨人一样站立在地球上,横跨140个经度,纵贯70个纬度,印度洋、*海、南海一带几乎成为葡萄牙的“内海”。当时的葡萄牙诗人骄傲地宣称:“我就是葡萄牙,我比整个世界都大!”正是这种“我比整个世界都大”的气概,使葡萄牙成为近代国际舞台上第一个“世界第一”。
“小国创大业”的荷兰人有一幅画:《阿姆斯特丹女神》。在这幅画中,阿姆斯特丹女神的手放在地球仪的上面。它预示着小国荷兰把世界装在自己的心中,玩地球于自己的股掌之中。荷兰作为大国崛起的时候,全国人口只有大约170万,却在17世纪的世界舞*领*,创造了一个黄金时代。
俄国著名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说过:“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在人类当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
戴高乐的名言是:“法国如果不伟大,就不成其为法国。”他认为法国的特点就是伟大,法国的性格就是伟大,法国的目标就是伟大。伟大,是法国的“国家信仰”和“国家志向”。
美国建国二百多年来,一直是在“世界楷模”、“领袖国家”、“美国世纪”的呼声中前进的。
竞争是人类的天性,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是国家的天性。而竞争最需要的是自信,自信才能够自强。实力最强的国家要有自信,而实力不足的国家,更需要自信。实际上那些崛起的大国,它们在崛起的时候,没有一个比中国大,在国土面积、人口、财富方面都无法与中国相比。在近代世界崛起的国家中,绝大多数是属于小国崛起,有的是从国土不足10万、国民只有百万的微型小国崛起为世界第一大国。
第二章 世纪对决:中美“冠军国家”争夺战(4)
一部大国崛起的历史证明:大国之大,不在于国土之大,不在于国民之众,而在于志向远大、目标远大。大国无大志,必然衰落;小国有大志,也能崛起。
如果说,20世纪是一个战争与对抗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一个竞争与淘汰的世纪。新世纪的国际舞台群雄逐鹿。美国人说,21世纪仍然是美国世纪。而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宣称:“21世纪将是印度的世纪。”在21世纪的世界赛场上,具有夺冠之志的国家岂止一二!21世纪的中国,如果不能成为世界第一,不能成为头号强国,就必然是一个落伍的国家,是一个被淘汰的国家。
战略机遇,依靠“战略”收获:“战略准备”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战略机遇厚待有战略准备的国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展和崛起的过程中,会幸遇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在这一时期所能得到的收获,取决于该国战略准备的质量和程度。
新中国建立以后,对于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曾有过两次错失的遗憾。第一次遗憾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胜利地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国被国际公认为军事大国,国家安全环境大为改善,经济建设具有了良好发展的战略机遇。但是这次宝贵的战略机遇仅仅被有效利用了4年,就被整风反右以及随后进行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共产风结束和断送了。而此时日本却利用其有利的国际环境,将战略机遇期有效利用、持续发展,迅速实现经济崛起。新中国的第二次遗憾,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美、苏三国的三角斗争中,在苏联的战略威胁下,促使中美关系在1971年朝着正常化的方向迈进,使中国的战略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在1971—1976年的6年中,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多达51个;在1949—1970年的22年中,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总共只有54个。如此良好的战略机遇,却由于*的持续进行,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而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中国的战略指导正确、战略准备充分,才能够在苏联解体、日本经济停滞不前、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等情况下,正确应对,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迅速走上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
中国的实践证明,战略机遇的价值,取决于战略准备的质量。中国现在所处时期不仅是一般大国崛起的“战略机遇期”,而且是摘取世界第一的“战略冲刺期”,必须做出更充分的战略准备,具备优质的战略创新、战略设计和战略指导。
腾飞的中国,需要储备足够的“清醒”:“心理准备”
成为世界第一,做头号强国,是中国21世纪的大目标。为这个大目标奋斗,需要充满激情。世界第一,本来就是中国的传统;头号强国,本来就是中国的历史。但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优良传统一度被丢失。丢失的原因,是中国人“集体睡着了”。正如孙中山于1924年所说,中国国家地位在近代世界“一落千丈”,“此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从前失去民族精神,好比是睡着觉;现在要恢复民族精神,就要唤醒起来”。觉醒的中国巨龙,要再立中国第一的志向,再做中国第一的贡献,再尽中国第一的责任,再圆中国第一的梦想。
伟大的中华民族一旦被“唤醒起来”,在激情澎湃的同时,还必须保持冷静和清醒。无论是在中国革命还是在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都患过急性的“激情病”,受过挫折,吃过大亏。而在当今全国沸腾、全民浮躁的情况下,保持一份冷静,储备一些清醒,显得特别迫切和重要。2007年中国GDP已经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但是中国人口有13亿人,德国有8000万人,2007年中国人均GDP是2604美元,德国是40162美元,是中国的倍。差距是巨大的。中国需要有赶超的冲动,同样需要有高度的理性和冷静。。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章 世纪对决:中美“冠军国家”争夺战(5)
三、中美竞争新模式
中美两国在21世纪的战略竞争,采取一种什么样的“竞争模式”,是两国面临的重大战略选择。竞争模式的选择,是对于“竞争道路”、“竞争性质”、“竞争规则”的定位。中国关于“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宣示,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一条“和平竞争”的模式。就是要把与美国的战略竞争纳入“和平竞争”、“非战对决”的轨道,从而使这种竞争能够促进中美发展,造福于世界。中美两国对决21世纪的“竞争模式”,关系中美两国命运和世界前途,也标志和体现大国战略博弈的文明进化程度。分析近代世界冠军国家争夺战的历史进程,比较大国战略竞争的不同模式,对于选择和创新中美竞争的战略模式,意义重大。
冠军国家争夺战的三种模式和三个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