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传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991年7月。由陶行知、朱经农编写的《平民千字课》是当时被广泛采用的平民教育教材,“辅导考试自学法”和“连环教学法”是陶行知所进行的识字教育实验。对此,郑晓沧、陆志韦、徐养秋、廖茂如和陈鹤琴等东大教授热烈响应并带头推广、普及。徐养秋在家开设试验点,陈鹤琴动员自己65岁的母亲参加这项试验。识字教育教材和试验所使用字汇的根据,来自于陈鹤琴与助手所从事的关于语体文应用字汇的研究成果。对此,陶行知有以下记述:“……东南大学教育科和中华教育改进社近年请了陈鹤琴先生主持编辑字汇,陈先生用了一年半的功夫,做了一本字汇;在一百万字当中,发现一百零一次以上的字,有一千一百六十五个。我们就应用这科学方法研究所得的字来编辑。我们虽然没有把这一千一百六十五个字完全编入,但是这本书里面常用的字,就是由这里发源。”《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第154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他曾评价道,在语体文研究方面,“其中以陈鹤琴先生的研究最为系统。他和他的助理九人先后费了二三年的功夫,检查了九十万字的语体文,编成了这册《语体文应用字汇》。这册报告未付印前已经做了《平民千字课》用字的根据。将来小学课本用字当然也可以拿它来做一种很好的根据”。《陈鹤琴全集》,第六卷,第74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1月。陶行知、朱经农编写《平民千字课》的宗旨有三:(1)培养人生与共和国国民必不可少之精神和态度;(2)训练处理家常信札账目和别的应用文件的能力;(3)培养继续读书看报及领受优良教育之志愿和基本能力。《陶行知全集》,第十一卷,第154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而陈鹤琴进行字汇研究的动机和初衷也有三:(1)可用为小学校基本字汇;(2)可用为###教育之工具;(3)可用为编制测验的根据。陈鹤琴曾说,当时中国正在提倡平民教育,到处是扫除文盲的呼声。为供识字运动做得更有效,要研究字汇通用的程度,了解有多少字是小学生应该学的,有多少字是民众应该学的,如何把已经社会化的白话文用于课本教材,使人们易学易懂,以达到普及教育的目的。当时,中国国内提倡语体文,北洋政府###通令全国自1920年起小学一、二年级国文一律改为语体文,并从1922年开始在小学全部试行语体文教学。教材编写的重要基础就是选用适合儿童学习的字汇,选择出哪一些字汇是最通用的,哪一些字汇是儿童应该先学的,哪一些字汇应该后学,《语体文应用字汇》为此提供了依据。显然,陈鹤琴的语体文应用字汇研究是平民教育运动的一个进程和组成部分。

《语体文应用字汇》1922年最初发表在《新教育》第五卷第五期上,经进一步修订,于1928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在修订过程中,1923年12月1日凌晨,东南大学存放研究资料的口子房失火,据说是因为电路走电,扑救不及,木质结构建筑被彻底烧毁,生物系和物理系存放其中的实验设备、动植物标本和包括利玛窦所绘地图等几万册图书尽被焚毁,陈鹤琴与助手的部分研究资料和成果也化为灰烬。幸好有一位叫陈绍陶的助理,在失火前,将一部分底稿带回了寝室,才使他们的研究工作不致全军覆没。救火时,陈鹤琴奋力冲进楼内,抢回被自己视为宝贝的显微镜。在废墟面前,许多教授、师生嚎啕大哭,伤心不已。在火灾中,同样损失惨重的还有陶行知,他曾记载道:不料到十一月里,东南大学的口子房失火,把我所有计划的记载、搜集的材料,和亲手用万国音标标记的桑代克氏表中一部分的字,都付之一炬!灾后的二三个月内,我在校内预备室尚且没有一定的布置,要做这种铺排的统计研究,简直不必说了。因此我的研究就停顿了……《陶行知全集》,第十二卷,第76页,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这场火灾过后,陈鹤琴带领着助手继续进行关于字汇的研究和编著工作,经不懈努力,终于完成。

作为新教育运动的参与者,陈鹤琴以自己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加入倡导和推行平民教育的行列中。有当代教育史学家评价,这一课题直接影响到中国教育###化的历史进程。黄书光:《陈鹤琴与中国现代教育》,第37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

三 测验运动(1)

1921年由陈鹤琴、廖世承合著的《智力测验法》一书作为高等师范学校丛书出版,这是陈鹤琴继《学生婚姻之研究》、《语体文应用字汇》之后的第三本研究著作,他坚持不懈地为中国的教育###化、科学化探索道路。

自1921年12月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后,将西方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引入中国,实现科学教学,成为新教育倡导者们热衷的课题,也成为中华教育改进社的工作目标之一。1922年2月16日,中华教育改进社曾电请美国新教育的领袖人物之一孟禄博士派出专家来华“襄助研究”。6月,孟禄来函称,派出教育专家推士先生来华辅助开展科学教育。据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二次社务报告记载:此项工作,由本社研究员麦柯博士主持。麦柯前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本社与北京大学、北京高师、东南大学等校,商议协助编造测验。《陶行知全集》,第十二卷,第46页,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19世纪中叶,西方工业革命后,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和分工日益精细,专门人才的训练、人员选拔与职业指导应运而生,应用生理学和心理学方法测量那些有亲缘关系和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们所具有的特性,以确定其相似程度,于是,对于各种感觉辨别力的测量结果就成为推估与评价不同个人的智力、心理素质及其他身体特征的依据。

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首次提出“心理测验”术语。此前,他曾编制数十个测验,包括测量肌肉力量、运动速度、痛感受性、视听敏度、重量辨别力、反应力、记忆力等项目。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与助手西蒙推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经1908年和1911年两次修订,成为心理测验史上的经典之作。清末年间,心理学传入中国。1917年,在蔡元培的指导下,中国首个心理学实验室在北京大学成立。1918年,教育家俞子夷仿照美国心理学大师桑代克所著《书法量表》体例,编成《小学国文毛笔书法量表》共4种,发表于《小学校》杂志1918年第十期。以后俞子夷又陆续编成《初小算术四则测验》、《文语体缀法量表》、《小学算术应用题测验》、《小学社会自然测验》等,在南高师附小和江苏、浙江各实验学校推广试用。

郭秉文将测验的意义概括为“中华民族之强点可发挥而光大之,而其弱点之所在,亦可从事设法弥补”《陈鹤琴全集》,第五卷,第384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此言道出新教育倡导者对引进国外科学理念、改造中国教育现状的期待心情。

陶行知曾在《教育与科学方法》一文中指出:无斧不能砍木,无剪不能裁衣,无刀不能作厨子,无工具不能作教育的事业。教育工具可以从外国运的,可以从中国找的。从外国运来的第一是统计法。有了统计法我们可以比较,可以把偶然的找出个根本原理来,如同望远镜可帮助我们看得清楚,在材料中可找出一定的线索。这种统计是不可看轻的。第二就是测验。近年来教育改进社要作二十四种测验,因为此种工具是不能从外国运的(就是运来也不适用)。测验是看学生先天的聪明智慧怎样,使学校有个好的标准,由此可以晓得某级学生有什么成绩,如治病的听肺器一样,可以看出病来。欲知病之所在,非测量不可。《陶行知全集》,第一卷,第291页,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陈鹤琴则称智力测验“为施行德谟克拉西教育的利器”。他写道:德谟克拉西的教育,是要使得人人得到充分的教育机会,并不是得同样的教育……所以徒讲德谟克拉西的教育是无用的,必须以智力测验来补足德谟克拉西教育的学说。《陈鹤琴全集》,第五卷,第393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高等学府中第一个心理学系。陈鹤琴与廖世承在南高师首开测验课程,并将心理测验应用于招生考试之中。陈、廖所著《智力测验法》被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测验专著,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广受好评,曾多次再版。郭秉文在为该书所作序中写道:“南京高师心理学教授陈君鹤琴、廖君茂如,鉴于是项测验之重要,合著《智力测验法》一书,一方引起国人之注意,俾了然于其价值之所在,而另一方又示明种种方法,俾用之者有所率循,将来纸贵一时,可无待言。”《陈鹤琴全集》,第五卷,第384页,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 。 想看书来

三 测验运动(2)

《智力测验法》一书分为三大部分十四章。第一部分阐述智力测验的性质、功用、标准和用法。第二部分将35种测验及做法说明、测验性质分门别类逐一列举。第三部分列举智力测验的核算方法和校阅的标准,并对各种测验的结果予以说明。测验内容涉及图形、算学、词句、文字、想像力和社会知识、品行道德等方面,测验被试者的兴趣、观察力和思想与动作的协调性,形式分个人测验和团体测验,其中23种直接采用了国外的测验内容,12种为根据中国学生特点自创。书中所列各种测验曾在南京、苏州、上海等地的幼稚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中进行,得到南高师和东大同事杨贤江、吴夷则、朱浩然和时任南高师附小主任俞子夷的配合与帮助。受试者达1400余人,自幼稚园起到高等小学,还包括部分初中生,年龄范围由3岁起至20岁,男女各半。

1921年1月中华心理学会在南京成立,陈鹤琴被推举为总务股主任。在此后十多年中,陈鹤琴一直作为成员参加这个很小的学术团体活动,他日后的许多亲密朋友和同事,如刘湛恩、陈选善、高觉敷等也同为该会成员。

陈鹤琴的学生张宗麟记录了当年南高师和东大举办入学考试时的情形:“预备!拿笔起来,头抬起来,眼睛看着我……”

“做!快些做……”

这是一个炎热的下午###钟,在一片广大的草地上,盖着一座很大的芦席棚子,棚子里坐着一千二百几十个投考的青年,每个青年右手拿着笔,左手扪着卷子,眼睛全望着讲台上的一位青年教授。全场肃静到纸扇的声音也没有,只听到这位青年教授解释试题和发着命令:

“中国是###共和国,这句话是对的,那么在括弧里加‘+’号。地球是月亮的卫星,这句话是错的,那么在括号里加‘…’号……大家懂得做吗?……那么听我的命令,不可作假:预备——做——快些做!……”全场青年立即照着他的命令飞快地做着,这时候,全场只听到铅笔擦着纸面的声音,比一所大育蚕室里成千成万蚕吃桑叶的声音更清脆、更响亮。

约莫过了五分钟,站在讲台上的青年教授突然又发命令:

“停!笔放下来,卷子扪起来。再听我的解释……”

青年教授把第二种试题解释明白以后,接着又发命令:

“预备——做!”全场青年又依照着他的解释急速地做去,又过了五分钟,这位青年教授又发出“停!”的命令,接着第三种试题又开始,又经过一番解释,又发出“预备——做!”的命令,全场又依照着命令去做。这样足足做了二小时,做了五种试题,助考员收去试卷,全场青年从几个出口依次出场。

这是二十年前南京高等师范和东南大学合并举行入学考试中智力测验的一课,是全部考试中最新奇而又最紧张的一课。

为着这样新奇的考试科目,每个投考者对于这位青年教授也就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当时我对他的印象觉得很可敬爱:“皙白而红润的脸,留着短短的平顶发,短小而强壮的身材,轻快活泼的举动,从不大声呼喊的声音,斩钉截铁般的语调,态度虽然很严肃,但并不觉得可怕,也没有道貌岸然的矜持与做作……”

这位青年教授,就是当时南高和东大的教务长陈鹤琴先生。《我的半生》序四,江西教育用品厂,1940年。自1921年12月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以来,对国内学校教育开展调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北京、德州、泰安、苏州、杭州、广州、汉口等大中城市陆续开展,各种测验作为调查工作所使用的方法与依据,成为一时之风。

三 测验运动(3)

主持团体测验和个人测验1922年3月,陈鹤琴代表中华教育改进社,负责指导无锡县小学教员及第三师范学校学生组织测验委员会,进行教育调查。调查事项包括:(1)教育测验,考察教育之功效;(2)智力测验,查验儿童之智慧;(3)常识测验,检验儿童之知识;(4)学务调查,考核教员、学生、设备、学校行政种种。《陶行知全集》,第十二卷,第23页,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8月间,中华教育改进社举办实施教育心理测验讲习会,由麦柯、查良钊、德尔曼、刘廷芳主讲,男女学员295人,其中多为各省视学、教育局局长、学校校长和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教员。同年冬天,在查良钊、德尔曼、廖世承、陈鹤琴等人组织下,东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师生,在北京、天津、上海、长沙等22个城市和11个乡镇,对9万多名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历时三个月,确立了测验作为科学手段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与地位。

在此期间,陈鹤琴曾打算出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三年前,他回国时,曾与郭秉文有约在先,三年后设法送自己去美国。为此,陈鹤琴向###和浙江省教育厅递交志愿书,郭秉文也呈文为陈鹤琴申请官费赴美留学名额并作了各种努力。但“浙江省教育厅将欧美官费缺额中仅一名之全部免试生名额另行补足,因而未果”。遗憾之余,陈鹤琴并未气馁,继续开展各项实验工作。

在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推动下,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等高校的教授和学生开始编制测验。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了心理教育测验委员会。在1923年8月举行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二次年会报告中所列举42种测验中,由陈鹤琴编制的默读测验、普通科学测验、科学测验和国语词汇被冠以“陈氏测验法”,占其中6种。据《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三次会务报告》中记载,至1924年6月,该社编译出版的19种各类学校测验书籍中,由陈鹤琴编写的中学、小学默读测验和常识测验书籍有5本;正在编著之中的教育丛书30种,由陈鹤琴编著《智学测验》(师范学校用)、《儿童心理》、《学务调查》3种。

1924年,陆志韦主持编写的《订正比奈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出版,该订正本采用麦柯的TBC制。该年7月,在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上,陈鹤琴与赵惠谟共同提出制定统一测验标准的提案,受到与会者重视,大会作出决议,对测验标准制定和测验对象、测验方式和实施方法等作了相应安排。

1925年,由廖世承、陈鹤琴编著的《测验概要》发表,在其姊妹篇《智力测验法》的基础上,该书的内容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