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锡小说网

天锡小说网>植掌大唐 > 第193部分(第2页)

第193部分(第2页)

好在大唐如今是真的不缺粮食了,又有着充足的牧马地,所以运送粮草并不会是太大的问题,给前线军民的压力倒是不会很大。起码不会有逃户的情况发生,更没有逃兵。

许久未见到大战了,难得有这样挣到大功勋的机会,所有的军士们都是摩拳擦掌的状态。

能被选上的兵士大都是精锐,还有很多自个带齐了家伙事,自愿前去挣功劳的辅兵。

要不是李承乾明令要求,做了限制,家中独子不能去,没有妻儿的不能去等等,自愿前去的所谓辅兵,能比正兵都多出好几倍来。

林森他们的手下加班加点的不断生产的压缩口粮,全都被囤积了起来,就等着应付这次的大战呢。

这玩意的好处可以说是经过历次战争的检验的,如今已经成了军中的标配了,只有在这种方便易食又营养丰富的行军干粮全都吃完的情况下,唐军才会启用其他的粮草来补充,这也同样大大的减轻了后勤压力。

而对连年丰收的大唐来说,尤其是有了土豆等高产作物的大面积推广以后,粮草真的是最不成问题的了,这也是李承乾下定决心征伐高句丽的原因之一。

李承乾尽管对这次的高句丽战争很是向往,但他也知道自己并不是他老子李世民那样,战阵里杀出来的皇帝。

李世民自身就是个名帅,所以才能御驾亲征,而他李承乾要是真个跑到辽东战场上,只会给整个军队添乱罢了。

与其如此,还不如放手让那些将帅们去发挥吧。

所以安排好各路总管和将领,再来上一个誓师大会,李承乾就在长安城静等大军带回捷报了。

当然,按照这些年形成的习惯,找一帮子大佬在沙盘上来个军棋推演,先把可能面临的困难,尽可能多的考虑到,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次可是攻打的高句丽,那个一定意义上说曾经拖垮前隋的国度,也容不得大堂上下不重视啊。

连李靖这位老军神都给请了出来,当然去到辽东战场上是不可能了,他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家,那是要他的命,所以只是让他出来帮忙一同参谋一下而已。

最后各路大总管也都定了下来,李绩这位新一代的军神,也是公认的智将,负责统帅辽东道大军。牛进达负责从旁辅助。

走陆路出卢龙塞,越过所谓的高句丽长城,进逼辽东城。

他的麾下同样也囊括了不少草原民族内附过来的骑兵精锐,其中也包括了最近很受皇帝信重的契何力和他麾下的族人,当然其他的突厥人,奚族,契丹等部族的都有带着兵马过来听用。

林森带着抽调出的本部兵马,同样也在这一路,仍然充当着先锋大将。算是和契何力一起做了红花双棍。

而李道宗这位宗室名将,则作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统帅大军从登州和莱州两地坐船出发,度过海峡之后,从另一个方向夹击高句丽。

薛万彻这位猛将作为李道宗的副手,从旁协助。

而这一路的先锋大将,则是林森力荐出山的苏定方。如今已经变成李承乾心腹爱将的薛仁贵,也是和他差不多的角色。

水军的大统领也是林森的老熟人了,两次帮他擦屁股,接了他的摊子,把他从复杂的局面中解放出来的刘仁轨。

其实不难看出,这两路大军都是一位名帅级别的智将,搭配一位超级猛将,再来上几个年轻一辈的出色猛将做先锋。

这样一套阵容完全可以说是考虑周到,相辅相成的,真个战斗时也足够稳妥了。

虽然看上去人数并不是很多,总共也就是有个十万左右的正兵的样子,当然这里是不包括辅兵,和那些内附的胡兵在内的,但是战斗力已经足够有保证了。

当年打突厥时动用了多少人啊,跟这次也就是相差仿佛吗。

大唐向来都是习惯以少胜多的,这才会有那般让人闻风丧胆的赫赫威名啊。

而且关键时刻能够动员的兵力,那可是数倍于此的。

更何况,现在的大唐已经不同于原来的大唐了,还有林森贡献的秘密武器呢。

第四百五十二章 哭爹喊娘

高句丽那边对此当然也不是毫无准备,早在渊盖苏文拒绝大唐的调停要求时,就知道这一场大战已经无可避免了。

而在更早之前,双方也都知道彼此之间必定会有一战,所以高句丽才修建了他们的千里长城,摆明了就要同仇敌忾,顽抗到底呗。

而在大唐征调那些两国接壤处的胡人勇士时,高句丽那边同样也得到了消息,战斗真的是要打响了。

在大唐这边忙着调集物资和兵士的时候,高句丽那边各个城池都得到了消息,调集民夫和百姓赶紧加固城池啊。

北路大军集结好以后,作为大总管的李,在这样的重要时刻,自然要按照惯例,先杀个女婿祭旗!由是唐军上下全都凛然听命。

不听话不行啊,谁都知道对敌人狠不算狠,对自己狠才叫真的狠啊。

就这么个喜欢杀女婿玩的主,谁特么不害怕,这架势就没有他不敢砍的主啊,真个犯了错,想试试他手中的刀利不利吗?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听令比较好。

大军自通定渡过辽水,到达玄菟。高句丽问讯以后上下非常害怕,各个城邑都闭门自守,全都成了缩头乌龟。

之后程名振奉命率数千士兵去进攻新城。牛进达则率军渡过辽水,向建安城进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