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了状元后,启祥帝又听从了黄胜轩等一众大学士的意见,钦点了一篇文章较之为先前那篇来说笔锋稍次,名叫章衍的人为榜眼。
本来这状元,榜眼都选好了,只要在剩下的二人中选出探花与二甲传胪也就算完了,可是偏偏就在这探花与传胪中,众人意见各异,竟是到了难以取舍的境地。
无奈,到了最后启祥帝只好命人把二人的试卷都展开了,再次命众人细读,务必要意见统一的把这探花与传胪的次序定下来。
水泱跟在众人的后面两面观看着这剩下的两份试卷,在看到其中一份的时候,水泱的眼角里竟是不动声色的露出了一抹笑意。
偷偷的环顾了一下四周,见周围并没有人主要到自己,水泱这才低下头,嘴角悄悄的往上翘了翘,而后,水泱便又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恢复了自己平时的样子,只是在心中水泱却是暗暗的做了一个决定。
没过一会,启祥帝又叫众人从中挑选出探花与传胪的人选,这次水泱却是一反以前默不作声的常态,第一个站出来道: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这两份试卷咋看之下是有些难舍难分,但是这一份……”水泱用手指了指自己右手边的那份,“这一份通篇都是讲如何治理水患,旱灾的,是否有些太杞人忧天了,毕竟,我朝每隔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有可能发生那么一次天灾,想必来说,儿臣以为还是另外一份文章较为可取一些。”
水泱说的那一篇满篇水患,旱灾的文章自然就是王子腾所作的那篇了,水泱也确实认出了那篇就是王子腾所作,但是他却不仅没有对启祥帝说好话,反而是有些不满的指责了两句,这又是为何?
其实原因也十分的简单,这王子腾是自己看中的人物,如果王子腾成了探花进了前三甲,那以后必定是启祥帝的近臣,自己为了避嫌也就不便再于王子腾相交,同样的,王子腾也势必变得不好拉拢起来。
所以,王子腾必须是在一甲之外的,至于被自己耽搁的了王子腾的前程,水泱在心里冷哼了一声,暗道:只要这王子腾能够好好的跟着自己,以后什么样的前程自己给不了他?
水泱的话音刚落,坐在龙椅的上的启祥帝就不自觉的赞赏的点了点头,这一篇文章做的虽然不错,但是老四说的也不错,确实是有些过分的注重民生了,真是可惜了。
不过,别看着这老四平日里不多言语的,关键的时刻,还真是个能办事的。想到这里,启祥帝心中的满意不由得就又多了一分。
能够站在御书房里的人又哪有愚笨的,见启祥帝只是坐在那里,并未开口说话,众人就知道启祥帝心中必是同意了这位四王爷的意见。
当即,众人便一同附和了起来。启祥帝一看众人都没有了意见,便命人把那两分试卷的名字给拆封了出来,当下便钦定了林海为一甲探花,而王子腾则是差了一步成了二甲传胪。
定完了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与二甲传胪后,启祥帝刚要命人拟指,忽而又指着王子腾的名字问道:
“他可是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的后人?”
得到了确切的答案后,启祥帝又是一阵的沉默,而后就叹了一口气道:“到底是老臣的后人,他家原又是军功起家的,现如今能够得个二甲传胪也实属不易,就额外恩赐了王子腾与榜眼、探花一样授翰林院编修吧,不用再参加朝考了。”
44晋江独发
启祥二十三年四月廿五日传胪大典。
皇城里一早便接到了命令开始忙碌起来。从清晨开始,便由銮仪卫在太和殿前设卤簿法驾,在檐下设中和韶乐,在太和门内设丹陛大乐。
又由礼部和鸿胪寺在太和殿内东楹和丹陛之上正中设黄案,丹陛之下设云盘,在午门外设彩亭御仗鼓乐。
待这一切都准备好了之后,早就在外面等候了多时的王公大臣文武百官便各着朝服走了进来,悄无声息的走进太和殿内的丹陛下面,按照各自的品级高低在左右两侧序立。
王子腾也是一早就离家进了皇城,和所有通过了殿试的新科进士一样,身穿着朝服,头戴三枝九叶顶冠,在礼部指派下来的礼官的指引下穿过道道宫门,最终来到举行传胪大典的太和殿,按名次奇偶序立东西丹墀之末。
王子腾所站的位置就是西边那一列的第二个。林如海则是与他相对,站在东边那一列的第二个。
到了辰正时刻,便有礼部专门派遣的堂官到乾清门去奏请启祥帝礼服乘舆。等到启祥帝登舆后,礼部堂官便引着启祥帝到太和殿正中央的龙椅上升座。
与此同时,中和韶乐奏隆平乐章;阶下也有专门的执鞭太监拿着皮制,长一丈有于的鞭子,鸣鞭三响。执鞭者只执鞭柄,由下飞舞,回旋而上,鞭声清脆悦耳,响彻云霄。
鸣鞭毕,丹陛大乐奏庆平乐章,伴随着乐声,读卷大臣等官员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礼。
礼毕后,总领阅卷事宜的大学士黄胜轩进殿,从东楹的黄案上取出黄榜,授给站与一旁的礼部尚书,陈于丹陛正中的黄案之上。
这时,丹陛大乐又起奏,早就候立在一旁的鸿胪寺官员连忙引着新进士们上前就位。